粵派茶館,中國茶館派別之一,起源於廣州,在“得風氣之先”的嶺南文化影響下,其茶館起步早,是南方沿海地域茶館的代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活動和社會交往的頻繁,喝早茶已成廣東省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及眾多企業、單位也將其作為接待賓客的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派茶館
- 所在地:廣東省
茶館特點,發展歷程,改革開放初期,上世紀90年代,21世紀,
茶館特點
廣州在“得風氣之先”的嶺南文化影響下,其茶館起步早,是南方沿海地域茶館的代表。
廣東廣州茶館:
廣州“重商、開放、兼容、多元”的地方特色在茶館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與其他地域不同的是,廣州茶館多稱為茶樓,樓上茶館樓下賣小吃茶點,典型特點是“茶中有飯,飯中有茶”,餐飲結合。當代廣州茶館的雛形是清代的“二厘館”,最初的功能是休閒和餐飲,為客人提供歇腳敘談、吃點心的地方。廣州人向來有飲茶的習俗,尤其是“喝早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活動和社會交往的頻繁,喝早茶已成廣東省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及眾多企業、單位也將其作為接待賓客的方式。
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初期
改革開放之初,“下海經商、創業拼搏”是廣州人民生活的主旋律,作為傳統餐飲休閒場所的茶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眾“無閒”期。在這一“空檔期”,廣州興起了以聽歌為主,飲茶宵夜的音樂茶座。
上世紀90年代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會生活呈多元化趨勢發展,在快節奏的工作之餘,休閒娛樂成為一種大眾期待。傳統茶文化再次受到重視,一批專業茶館應運而生。這些茶館從布局、裝飾到背景、音樂、佐茶糕點及其他輔助性服務細節都有了很大變化。紫砂茶具、傳統字畫的展示成為茶館發掘的新功能之一,多種文化活動選定茶館作為演出場所。
21世紀
2000年後,廣州及周邊地區各式茶館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茶館數量突破千家,分布在公園湖畔、街道、大型社區、賓館、健身休閒會所內,分布廣,密度大。許多高規格的茶館配備專業的茶藝師,琴師、評茶師,所售茶水涵蓋福建、廣東、雲南、浙江的各類名茶。廣州主流茶館徹底擺脫了傳統茶樓餐飲結合以茶為鋪的經營方式,成為了真正的茶館。
進入21世紀以來,廣州茶館業走向了空前的繁榮,經營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傳統茶樓與現代化茶館並存,發展逐漸分化,兩者經營內涵風格區別顯著。現代化茶館服務項目和內容日趨多元,茶藝培訓等均作為經營項目被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