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油202-35該花生品種屬珍珠豆型,生長勢強,株型直立緊湊,株高55.9cm,分枝長61.67cm,總分枝6.05條,有效分枝4.87條,後期青葉多,葉色濃綠,葉片中等大小,單株結莢11.8個,飽果率78.18%,雙仁果率80.79%,百莢重164.19g,抗倒伏,耐旱耐澇,田間鏽病發病級數3級,達高抗水平。青枯病抗性率89.1%,為高抗水平。籽粒含油率53.5%,含蛋白質32.23%,油酸/亞油酸比值為1.56。該品種生育期偏長,為130天左右;莢殼較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油202-35
- 品種類別:花生
- 品種名稱:粵油202-35
- 審定編號: 國審油990002
粵油202-35,產量表現,栽培要點,種植區域,優質、兼抗、高產,
粵油202-35
品種來源: 廣東省農科院作物所,粵油39-54×粵油116
產量表現
1992、1993、1994年參加全國南方片段預告生新品種區域試驗,三年35點次平均畝產224.77kg,比對照粵油116增產38.39kg,增產率20.50%,達極顯著水平,居參試品種首位。
栽培要點
1.春播在驚蟄前後,秋植在立秋前後播種為宜。
2.每畝播種1.8-1.9萬苗為宜。
3.施足基肥,適量及時追肥,防止後期徒長。
4.水田種植應注意後期排水,防止爛果。
種植區域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花生品種審定標準,予以審定通過。適於華南花生兩熟制地區的水田、旱坡地種植。
優質、兼抗、高產
花生新品種“粵油202-35”
任務來源: 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計畫項目、廣東省“八?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畫項目、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八?五”科技攻關計畫項目
完成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主要人員:梁炫強、李一聰、李少雄、黎穗臨、鄭廣柔、黎秀英、葉明芳
起止年限:1986年2月一1998年10月
獲獎級別: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授獎部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獲獎時間:1998年12月
主要內容:粵油202-35是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於1986年春,以粵油39-54為母本,粵油116為父本,利用改良系譜法經多造選育出高產多抗品系粵油202,再從粵油202品系中篩選優良株系而成。
一、粵油202-35具有以下特點:
(1)株型較矮,葉色灰綠,葉片厚,根系發達,抗倒伏、耐旱、耐澇,適宜南方地區尤其旱坡地種植。
(2)產量高:1992-1994年參加全國南方片段預告生新品種區域試驗,三年35點次平均畝產224.77公斤,比對照種粵油116增產20.6%,達極顯著水平,產量居各參試品種首位。 (3)高抗鏽病和青枯病:在全國南方片區試中,鏽病和青枯病自然發病率為2.85級和0.13%,是參試品種中鏽病和青枯病發病最輕的品種。1993-1994年經三造田間誘發鏽病和青枯病人工接種試驗,其鏽病發病級為3級,其抗性比粵油116和汕油523分別高3.5和1.5級,達高抗水平。青枯病平均抗性率89.1%,比粵油116和汕油523分別高58.3%和24.4%,達高抗水平。
(4)優質:經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查測試中心檢測,蛋白質含量32.23%,比粵油116和汕油523分別高6.2%和4.1%。脂肪含量53.5%,比粵油116和汕油523脂肪含量分別提高2.2%和0.8%,是目前全國南方地區育成推廣品種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種。油酸/亞油酸比值為1.56,屬高耐貯存品種。
二、該品種的育成是我國珍珠豆型花生品種資源創新和花生育種史上的突破。
(1)首次育成高抗鏽病、高抗青枯病、產量高、品質優的花生新品種,填補了我國珍珠豆型花生抗性育種上無兼抗品種的空白。
(2)打破花生高產劣質、抗病劣質和高蛋白低脂肪基因的連鎖關係,將高產、抗鏽病、抗青枯病、高蛋白、高脂肪的基因融合於一體。 (3)成功地將成熟期長的蔓生型花生品種改良成早熟直生型花生品種。
三、該品種1994年通過全國南方片段預告生區試,1997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經省內陽江、羅定、封開、廣州市郊等地示範表證,平均畝產231.6公斤,比當地推廣品種增產9.8-12.8%,到1998年止,全省種植面積達22萬畝,在廣西、海南、江西等省推廣面積達30萬畝,累計面積共58萬畝,創社會效益5100萬元。
四、栽培技術要點:
(1)適宜早播,確保全苗,春植在立春到驚蟄期間,秋植在立秋前後5天左右種植,適當延長生育期,可獲得高產。
(2)施足基肥,畝施尿素5-10公斤,氯化鉀5-7.5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或複合肥15-20公斤,混合農家土雜肥750-1000公斤。
(3)播種規格:6×7寸,每穴雙粒播,畝植2.0-2.3萬苗。
(4)播後2天內噴施除草劑,4-5片葉時噴藥防蟲。
(5)加強田間管理,注意排灌合理,開花前中耕,苗弱可追施複合肥每畝10公斤,結莢期可施石灰,促進莢果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