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色肥腹蛛

粟色肥腹蛛

粟色肥腹蛛(Steatoda castanea (Clerck,1757))是球蛛科肥腹蛛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粟色肥腹蛛
  • 拉丁學名:Steatoda castane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蜘蛛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球蛛科
  • :肥腹蛛屬
  • :粟色肥腹蛛
形態特徵,雌蛛,雄蛛,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蛛

體長5.90—7.80。一雌蛛體長7.00。頭胸部長2.25,寬1.95;腹部長4.75,寬4.25。背甲黃褐色,頸溝及放射溝黑褐色。中窩橫向,橢圓形。前眼列後凹,後眼列近乎平直。前中眼間距稍大於前中側眼間距,後列各眼間距相等。兩側眼相接。後眼列稍長於前眼列。前中眼稍大於前側眼,後列各眼大小近乎相等。中眼區長等於寬,前邊稍小後邊。
螯肢黃褐色,螯牙黃色,前齒堤有1齒,後齒堤無齒。顎葉紅褐色,下唇褐色。胸板心形,黃褐色,疏生棕色細毛,周緣圍有褐色窄邊。步足黃褐色,第一、第三步足腿節的腹面呈褐色,余各節均有黑色環紋。腹部卵圓形,肥大。背面黑褐色,中央有一黃色弧形斑,在前方的前緣和亞前緣各有一黃色弧形斑,腹部兩側及黃斑周圍呈黑色;
腹部近後端有一短的黃色橫斑,該斑與背中央縱條斑的後段相交叉。腹部腹面黃褐色,在生殖溝至紡器之間有兩對褐色斑,其中前一對斑呈紡錘形,靠近生殖溝,縱向,後一對呈三角形,位於前紡器的前側。紡器黑棕色。外雌器在中、上部有一大陷窩,陷窩的後框緣在中部凹入,兩側隆起,呈桃核形。

雄蛛

體長3.80—4.30。一雄蛛本長5.00。頭胸部長2.00,寬1.50;腹部長3.00,寬2.00。身體較雌蛛瘦小,腹部呈長卵形。足式:1,4,2,3。其他特徵同雌蛛。觸肢器的插入器短小,略呈彎鉤形,基部有一向上的,呈“S”形的突起,突起的端部與插入器相交;引導器和根部均較其近似種Steatoda triangulosa和Steatoda mailingensis的寬大。觸肢器的脛節長約為跗舟長的1.2倍。

生活習性

本種多棲息于山野間的石隙、洞穴、林間樹幹的洞穴內,或在樹皮之下,也常見於居民住宅的牆角、窗角縫隙內。據陸東林(1983)觀察,本種蜘蛛一般在5月份出外張網,平時隱匿於網邊的洞穴或樹葉下。遇有昆蟲落網,即趕出捕捉。對小型昆蟲則抽絲綁縛,並把系蟲的絲頭固定在網上某處,然後再返回抽絲,如此反覆數次,最後把獵物周圍的絲網螯斷,取下來吊在後足上使獵物懸空,或系往隱匿處吸食。8月份產卵,卵袋做於網旁的牆壁上,或樹葉間。卵袋圓球形,直徑在5—10mm之間。每個卵袋含卵38—116粒。在自然狀態下,曾觀察到一雌蛛在一個月內做了3個卵袋,分別含卵量為:87、69和93粒。卵約經12~30天孵化。9月底以後,隱匿於樹皮之下、牆洞以及枯葉中越冬。雌、雄常棲息在一起。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歐洲。
國內分布:青海、新疆、北京、山東、西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