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榿木(粘膠榿木)

歐洲榿木

粘膠榿木一般指本詞條

歐洲榿木(學名:Alnus glutinosa (L.) Gaertn.)是樺木科榿木屬植物。一種中等大小的樹,高達30-35米(偶爾高達40米),有一個金字塔形或狹長的橢圓形稀疏的樹冠,樹冠底部較低。莖很少達到50厘米以上的胸徑,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長到80-100厘米胸徑。幼樹的樹皮是深褐色的,相當光滑。葉互生,單,橢圓形或橫向卵形,通常具一微凹的先端。雌雄同株,雄性花序長8-12(-16)厘米,略帶紅色或褐色(有紅色花葯),鬆散。果實小,有翅的種子在圓錐狀的綠色球果中聚集,在深秋時變成深褐色或黑色。

原產於歐洲、亞洲和北非,從斯堪的納維亞和白俄羅斯向南廣泛分布於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以及北美和西亞。在潮濕地帶和河岸生長茂盛。

歐洲榿木非常耐水濕,是重要的建築用材樹,在威尼斯是最常用的建築材料葉面平滑,在西班牙用作鞋墊以減輕腳痛。樹皮和葉入藥,具有清熱、涼血、抗菌、消炎、收斂等作用。樹皮煎劑可使黏膜收緊,減輕發炎。可用於內出血和外出血,治療外傷。洗劑可治療疥瘡。葉也用於治療哺乳期婦女的胸部充血。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穗條採集,圃地準備,扦插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種中等大小的樹,高達30-35米(偶爾高達40米),有一個金字塔形或狹長的橢圓形稀疏的樹冠,樹冠底部較低(如果標本單獨生長),但在森林中,大多數個體的莖是直的,樹冠呈傘狀。很少作為灌木生長(除非在極端的棲息地或如果原始的莖在基部被切斷)。莖很少達到50厘米以上的胸徑,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長到80-100厘米胸徑。幼樹的樹皮是深褐色的,相當光滑,幾乎變黑,有線性的裂縫。葉互生,單,橢圓形或橫向卵形,通常具一微凹的先端;邊緣重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長4-11(-14)厘米,寬3.5-11厘米。幼樹的葉子摸上去粘糊糊的。
雌雄同株,雄性花序長8-12(-16)厘米,略帶紅色或褐色(有紅色花葯),鬆散,從一個7毫米長的花序梗上突出;雌性花序長3.5毫米,略帶紅色或褐色,成簇的3-5個,每個在一個花序梗上。果實小,有翅的種子在圓錐狀的綠色球果中聚集,在深秋時變成深褐色或黑色。

生長環境

在潮濕地帶和河岸生長茂盛。適宜於在各種潮濕、貧瘠的土壤上。喜光樹種,幼苗在大樹的樹蔭下難以存活。在不同的溫帶地區自然生長,氣候從季節性寒冷到溫暖。當年平均氣溫為4-7.5℃,年平均降雨量為400至700毫米時生長良好。如果考慮到該物種整個自然分布範圍內的氣候數據,則歐洲榿木的生態範圍似乎要寬得多。估計年平均氣溫範圍為1-18℃,年平均降雨量範圍為400-1300毫米。對季節性霜凍具有很高的抵抗力,在溫度降到約-40℃的地區,絕對最低溫度為-49℃生長良好,只不過極冷的溫度導致年生長率較低。
海拔分布範圍從海平面(有時甚至低于海平面,在窪地)到高海拔地區,特別是位於其範圍南部的山脈。歐洲榿木自然生長的最大海拔高度在不同的山脈中有所不同:阿爾卑斯山海拔高達1800米,馬其頓海拔高達1500米,喀爾巴阡山脈海拔高達1300米和亞高山。在中歐,歐洲榿木可以被視為典型的低地物種,只偶爾出現在高海拔地區。

分布範圍

原產於歐洲、亞洲和北非。自然分布範圍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約北緯63°(儘管存在高達約北緯66°的孤立種群)到北非(阿爾及利亞)的約北緯36°。它幾乎遍布整個歐洲(除了西班牙西南部、斯堪的納維亞北部和俄羅斯西北部)。該物種也在阿特拉斯山脈(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和土耳其北部、喬治亞和裏海南岸(伊朗北部)的一些地方自發生長。該物種連續範圍的東部邊界位於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邊境附近(在該地區發現了一些高達約東經76°孤立地區)。
美國、加拿大、印度、大韓民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均有引種栽培。該物種於1916年在紐西蘭歸化。在美國廣泛傳播,2004年已經分布在16個州。

繁殖方法

穗條採集

硬枝扦插:穗條採集在3月初至中旬進行,要選擇無病蟲鼠害、生長健壯的母株進行採集,穗條根據在樹體的採集位置分上、中、下進行標註。剪取的枝條每50根捆在一起,這樣即方便穗條的存取和埋藏,綑紮好,放入4℃窖中沙藏;河沙的濕度以60-70%為宜,沙子過濕不利於通氣易使穗條腐爛,過乾枝條易丟水失活。硬枝扦插在5月初進行,這時的氣溫有利於枝條的快速萌發生根,在扦插的前一天根據扦插條件和莖條粗細程度剪成不同長度的椴,在全光照噴霧條件,選擇粗度大於0.3厘米小於1厘米穗條進行插穗截取,截取的插穗以帶2個芽為宜,長度在6-12厘米的左右,插穗過長過粗由於輸水和養份消耗等原因都不利於生根成活。在圃地進行扦插試驗的,由於溫濕等條件條差,插穗以帶3-4個芽體,長度在15-20厘米為宜。扦插時插穗在0.05%的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小時,進行消毒滅菌,採取打穴、放條、封實的方法進行扦插,因此插穗切口平齊即可。
嫩枝扦插:插穗採集在7月下旬進行,如果採集的過早插穗基部未木質化,采采的過晚木質程度過高生理合成和物質運輸變緩,這些都不利於生根成活。採集的穗條也分上、中、下3部分。嫩枝插穗採集應選在植物蒸騰作用和生理活動最弱的清晨3-4點進行,剪取的穗條及時裝入濕草袋片中,運回室內或放在遮蔭避風處,嫩枝插穗長度在10厘米為宜,留2-3片剪去一半的葉片,這樣即降低了蒸騰失水又可滿足生根所需的光合作用。截取的插穗每25根為一梱,基部要整齊,嫩枝放入0.02%的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20-30分鐘不易時間過長,不然影響生根率和苗木後期生長,消毒撈出,嫩枝將基部放入100毫克/升ABT生根粉溶液浸泡2小時或用400毫克/升ABT溶液浸泡10分鐘,硬枝將基部放入500毫克/升ABT生根粉溶液浸泡10小時或用700毫克/升ABT溶液浸泡4小時,溶液以沒過穗條基部2厘米為宜,用同種濃度的1:1的IBANAA混合液比ABT生根粉的效果高出5%,但成過高不適於生產套用。單獨使用IAA、IBA和NAA不同濃度溶液處理均不夠理想。

圃地準備

硬枝扦插試驗在圃地和全光照噴霧2種環境下進行,圃地整地方式同楊樹扦插整地一致。在全光照噴霧條件下進行的,全光照噴霧基質盛放在育苗盤中,基質主要有全蛭石、全珍珠岩、1/2蛭石+1/2細河沙、1/2珍珠岩+1/2細河沙四種基質。全蛭石和全珍珠岩基質用0.02%的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1小時,1/2珍珠岩+1/2細河沙的基質用0.05%的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2小時,滅菌後要淋溶透水1次,在24小時後即可使用。

扦插方法

嫩枝扦插只能在全光照噴霧下進行,扦插基質及處理與硬枝扦插一致。嫩枝適宜在全珍珠岩基質中進行扦插,較其它基質的成活率提高20%。硬枝扦插適宜在1/2蛭石+1/2細河沙基質中進行扦插較其它基質成活率提高25%.。
硬枝扦插無論是在圃地還是在全光噴霧條件下都以選在5月中旬全天都可進行扦插,嫩枝扦插採取隨採集隨扦插的方式,扦插宜選早晨4-6點或下午17-19點進行,這時在不妨礙工作的條件下陽光和溫度造成插穗蒸騰失最低。全光噴霧條件下嫩、硬枝扦插可適當密一些按8厘米×8厘米株行距扦插,硬枝圃地扦插以25厘米×25厘米的株行距為宜,扦插時打洞的深度以1/3穗條長度為宜,傾斜角為60°插穗放入後一定要撫平壓實。
硬枝在全光噴霧條件下扦插初期每20-30分鐘噴霧1次,每次旋轉2周,當氣溫升高、穗條展葉後,每10-15分鐘噴霧1次,每次旋轉2周,下午16點至次日8點停止澆水。當進行嫩枝扦插時水分管理同嫩枝一致。每7天用1/4MS大量元素施肥1次,展葉後可用葉面肥代替。嫩枝扦插初期是在7月下旬氣溫比較高,穗條生命活動旺盛對環境變化敏感,因此在一天的不同時期噴霧要有所變化,早晨4點至10點每7-10分鐘噴霧1次,每次旋轉1周,上午10點至下午15點每3-5分鐘噴霧1次,每次旋轉2周,下午15點至19點每7-15分鐘噴霧1次,每次旋轉1周,下午19點至次日5點停止澆水。每10天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1次,而且滅菌後還要及時淋溶1次。

栽培技術

插後管理:圃地的扦插後水分管理同楊樹常規管理一致。通過細緻整地、處理及在適宜管理下,歐洲榿木硬枝在圃地進行扦插的成活率在11.3%,在全光噴霧條件下扦插成活率在37.2%以上,嫩枝在全光噴霧條件下扦插成活率達54.6%以上。
採收:樹皮和葉均以在春季採集為佳,晾乾後備用。

主要價值

經濟:歐洲榿木非常耐水濕,是重要的建築用材樹,在威尼斯是最常用的建築材料。常用作膠合板,中檔家具;實木傳統上用於製作木屐、玩具等,也用作普通旋製品,如紡織工業的滾軸。歐洲榿木的葉面平滑,在西班牙用作鞋墊以減輕腳痛。
藥用:樹皮和葉入藥,化學成分含木脂素、鞣質(10-20%)、大黃素(蒽醌化合物)和皂苷。具有清熱、涼血、抗菌、消炎、收斂等作用。常用作收斂劑、漱口劑和含漱劑,治療牙齒、牙齦和咽喉疾病。樹皮煎劑可使黏膜收緊,減輕發炎。可用於內出血和外出血,治療外傷。洗劑可治療疥瘡。葉也用於治療哺乳期婦女的胸部充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