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齒黔蕨

粗齒黔蕨

粗齒黔蕨(Arachniodes blinii Nakaike)是鱗毛蕨科複葉耳蕨屬植物。植株高30-65厘米。根狀莖長,橫走,連同葉軸密被褐色、線形鱗片。葉近生, 柄長13-30厘米,粗2-3毫米;葉片闊披針形,長16-35厘米,寬9-14 厘米;側生羽片9對,基部 1對對生,向上的互生,有柄。葉脈羽狀,側脈分枝,小脈伸達葉邊以內,可見。葉近革質,乾後綠色,兩面光 滑;葉軸和主脈下面疏被棕色、線形小鱗片。孢子囊群圓形,生小脈頂端,在主脈兩側 各排成2行;囊群蓋圓腎形,以缺刻處著生,棕色,膜質,脫落。

僅分布於中國江西(井岡山)、湖南(武崗山)、四川和貴州(靈川、龍勝、興安、金秀)。生長於海拔730米左右的山谷常綠林下陰濕處。

粗齒黔蕨根狀莖可以入藥,補肝腎,強腰膝,解毒散結。主治腰痛,腰膝酸軟,瘰癧。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紫茉莉
  • 拉丁學名:Arachniodes blinii Nakaike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木賊綱
  • :水龍骨目
  • 鱗毛蕨科
  • :複葉耳蕨屬
  • :粗齒黔蕨
  • 分布區域:江西、貴州
  • 命名者及年代:(H. Lév.) Ching,1965 
  •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65厘米。根狀莖長,橫走,連同葉軸密被褐色、線形鱗片。葉近生, 柄長13-30厘米,粗2-3毫米,禾稈色;葉片闊披針形,長16-35厘米,寬9-14 厘米,一回羽狀;頂生羽片長卵形,先端尖,基部羽裂深達1/2;側生羽片9對,基部 1對對生,向上的互生,有柄,斜展,遠離,披針形,中部的長6-12厘米,寬1.5-2 厘米,漸尖頭並略呈尾狀,基部不對稱,楔形,邊緣疏淺裂,裂片先端有1-2個短尖 齒。葉脈羽狀,側脈分枝,小脈伸達葉邊以內,可見。葉近革質,乾後綠色,兩面光 滑;葉軸和主脈下面疏被棕色、線形小鱗片。孢子囊群圓形,生小脈頂端,在主脈兩側 各排成2行;囊群蓋圓腎形,以缺刻處著生,棕色,膜質,脫落。孢子深棕色,單裂縫,赤道面觀為半圓形,極面觀為橢圓形。孢子周壁具疣狀紋飾,孢子大小為(30.1-39.8)微米×(41.2-53.8)微米。

產地生境

僅分布於中國江西(井岡山)、湖南(武崗山)、四川和貴州(靈川、龍勝、興安、金秀)。生長於海拔730米左右的山谷常綠林下陰濕處。

生長習性

  • 孢子萌發
孢子先吸脹,形狀由半圓形變成橢圓形,細胞體積增大,葉綠體增多,播種1周后自單裂縫處萌發,發育至絲狀體後長出假根,假根與營養細胞垂直,孢子萌發為書帶蕨型(Vittaria-type)。
  • 絲狀體
播種2周后進入絲狀體發育階段。原葉體母細胞橫分裂,形成單列細胞,絲狀,由4-12個細胞組成。細胞長圓形,內含多數葉綠體,主要集中在前端。絲狀體上僅有少數幾個原葉體細胞具單條假根,假根含葉綠體,孢壁宿存。
  • 片狀體
播種3周后進入片狀體發育階段。在絲狀體前端的原葉體細胞出現乳頭狀的毛狀體,其後面的幾個原葉體細胞分別行縱向和橫向分裂,產生多個細胞,偏向一側或對稱發育,但一側的毛狀體較多且細胞分裂緩慢,最終分裂偏向另一側,邊緣出現較多單細胞乳頭狀的毛狀體,內含葉綠體數枚。片狀體寬度可達9個細胞,腹面假根數量不斷增多。
  • 原葉體
播種2個月後,片狀體前端產生倒圓錐形的分生細胞,由該細胞不斷分裂,形成生長點,生長點的細胞小,細胞質濃,隨著生長點細胞的不斷分裂,原葉體中心區域的細胞層數增多,逐漸變大增厚,在分生細胞的作用下,成熟的原葉體發育為對稱的心形。播種4個月後精子器出現,其後約10天出現頸卵器。成熟原葉體邊緣著生有較多的毛狀體,背腹面也被大量的毛狀體,假根叢生於腹面,原葉體發育屬三叉蕨型(Aspidium-type)。成熟原葉體中部有明顯增厚的中肋,在原生境土壤上培養易形成超大原葉體,原葉體大而厚,腹面的假根短而增多,中肋極厚,精子器和頸卵器數量增多。
  • 毛狀體
毛狀體始出現於絲狀體頂端,分布片狀體的邊緣、原葉體的背腹面及邊緣。成熟原葉體上的毛狀體單細胞乳頭狀,含有葉綠體,基部寬25微米,中部寬18微米,頂部寬34微米,高69微米。成熟老化的毛狀體無葉綠體,頂部變大色深,表面有分泌物。
  • 假根
成熟原葉體的假根位於腹面,數量多,假根直徑29微米,有分叉,根尖通常膨大,中部和頭部常有顆粒狀貯藏物,球形,大小為22微米×27微米。
  • 性器官
播種4個月後出現性器官,發育為薄囊蕨型,雌雄同株,精子器先於頸卵器發生,分布於原葉體腹面的假根叢中,數量較多,頂面觀為橢圓形,54微米×51微米,孔裂為22微米×30微米。基部有1柄細胞,高29微米,頂部由3個細胞構成。精細胞圓球形,從精子器頂部孔裂溢出幾分鐘後,細胞表面膜破裂,變成具多條鞭毛的遊動精子。精子為螺旋近3圈帶狀體,長29微米,粗17微米;頸卵器分布於原葉體腹面近生長點的中肋上,數個,頸部側面觀為短棒狀,有4-5層細胞,高69微米,頂面觀為銅錢狀,直徑為53微米,孔徑26微米,成熟未受精的頸卵器呈深棕褐色。
  • 胚的發育
成熟原葉體出現後,每天噴水保濕。播種約5個月後,可觀察到有少數幼孢子體出現。通常1個原葉體僅有1個頸卵器發育,腹部逐步膨大,並分化出明顯的胚,幼葉拳卷狀,被多細胞的鱗片和鱗毛,胚根從腹部伸出後逐漸伸長。

主要價值

粗齒黔蕨根狀莖可以入藥,補肝腎,強腰膝,解毒散結。主治腰痛,腰膝酸軟,瘰癧。
粗齒黔蕨
粗齒黔蕨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