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義亦稱“野性主義”。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在歐洲、日本等地流行的一種建築設計傾向,通過真實地表現結構與材料,暴露房屋的服務性設施,以誇張粗重的混凝土構件、暴露不加修飾的結構和設施為形式特徵。
粗野主義亦稱“野性主義”。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在歐洲、日本等地流行的一種建築設計傾向,通過真實地表現結構與材料,暴露房屋的服務性設施,以誇張粗重的混凝土構件、暴露不加修飾的結構和設施為形式特徵。
粗野主義亦稱“野性主義”。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在歐洲、日本等地流行的一種建築設計傾向,通過真實地表現結構與材料,暴露房屋的服務性設施,以誇張粗重的混凝土構件...
粗野主義(Brutalism):亦譯“野性主義”或“樸野主義”,以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比較粗獷的建築風格為代表的一種設計傾向。...
“粗野主義”出現於上世紀50年代,意思是除水泥混凝土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裝飾。粗野主義建築來自50年代初的英國。它主張使用不抹灰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這樣比較經濟,同時...
亦譯“形式美主義”,又稱“新古典主義”、“新帕拉蒂奧主義”、“新復古主義”。是同粗野主義同時並進然而在審美取向上卻完全相反的一種傾向。...
後現代主義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和感覺豐富性的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維方式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
後現代主義這個辭彙,各個理論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些認為僅僅指某種設計風格,有些認為是二十世紀中期現代主義之後整個時代的名稱。在這個名稱的使用上,全世界的...
典雅美,是同“粗野主義”並進,但在藝術效果上卻與之相反的一種傾向,不過兩者從設計思想上來說都是比較“重理”的。...
大樓在建築風格上屬於典型的粗野主義設計,在美學上和實用性上都遭受不少批評。1972年5月4日,時任總統尼克森批准並簽署了92-520號國會法案,正式宣布把當時尚未落成...
保羅·魯道夫設計的耶魯大學藝術與建築系館建成於1963年,是粗野主義的代表作品,在建築的形體組合、體量空間上作了大膽的嘗試。...
印度昌迪加爾法院粗野主義 法院的建成曾引起各國建築師的廣泛關注。這種巨大尺度的建築構件,粗壯的入口柱廊,對比色塊的處理,粗糙的混凝土飾面,大膽的抽象圖案設計所形成...
杜塞道夫美術館(德語:Kunsthalle Düsseldorf)是位於德國杜塞道夫的一座收藏當代藝術美術品的美術館。美術館的建築修建於1957年,是一座粗野主義建築。1990年代末期,...
發展歷史 揣獵克塔(英語:Trellick Tower)是位於英國倫敦的一座高層住宅,設計者是厄諾葛芬格,為一座粗野主義建築。竣工於1972年,高98米(算上天線部分則有120米),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