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蜂鮋

粗蜂鮋

粗蜂鮋(Vespicula trachinoides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29))是絨皮鮋科蜂鮋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粗蜂鮋
  • 拉丁學名:Congiopodida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鮋形目
  • 亞目:鮋亞目
  • :絨皮鮋科
  • 亞科:前鰭鮋亞科
  • :蜂鮋屬
  • 分布區域:國內西沙群島海域,緬甸和印度尼西亞之間海域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標本1尾,體長37mm。采自西沙永興島。 背鰭ⅩⅤ-4;臀鰭Ⅲ-4;胸鰭Ⅰ-4;尾鰭19。側線黏液孔14。鰓耙3+12。 體長為體高3倍,為頭長2.7倍,為腹鰭起點至臀鰭3.7倍。頭長為吻長3.5倍;為眼徑4.2倍;為眼後頭長1.5倍;為上頜長1.6倍;為尾柄長3倍;為尾柄高3倍;為背鰭第一鰭棘3倍、第二鰭棘2.3倍、第三鰭棘2.6倍、第四至第七鰭棘2.3倍、第八至第十鰭棘2.1倍、第十一鰭棘1.9倍、第十二鰭棘1.8倍、最後鰭棘3倍、倒數第二至第三鰭棘2.6倍、最長鰭條1.8倍;為臀鰭第一鰭棘3.5倍、第二鰭棘3倍、第三鰭棘2.6倍、最長鰭條2.1倍;為胸鰭長0.75倍、基底寬3倍;為腹鰭長1.6倍、鰭棘3倍;為尾鰭長0.8倍。顏角前段40度,後段40度。 體中長,側扁,較低,長橢圓形,背緣斜弧形,腹緣淺凹弧形;尾部向後漸狹小;軀幹前半部較高,背緣稍隆起,腹鰭基部處體最高,軀幹短於尾長,為尾長3/5;尾柄短,尾柄長約等於尾柄高。頭頗大,高寬約相等,頭背緣斜弧形,腹緣凹弧形。吻中長,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鼻孔2個,靠近;前鼻孔距眼近於距吻端;後鼻孔位於眼眶稍前。眼較小,圓形,上側位,不達頭背緣,至吻端的距離約為眼後頭長1/2。眼間隔低平,約等於眼徑。口大,上端位,口裂長約為頭長1/2,呈30度斜裂。下頜較長,前端具1向下骨突。上頜前端凹入,上頜骨伸達眼後緣下方。上下頜、犁骨及齶骨均具細牙。舌寬圓,游離。鰓孔寬大;第四鰓弓後無裂孔。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7。鰓耙粗短。假鰓發達。 無鼻棘。眼前吻側具1眶前骨,眼下方具第一和第二眶下骨,眼後方具第四眶下骨,無第三和第五眶下骨。眶前骨頗大;外側無棱棘;上緣具1骨突;下緣前葉尖角形,向前,中葉具1向下棘,後葉具1較大尖棘,向後。第一眶下骨頗狹長;第二眶下骨伸達前鰓蓋骨前緣,眶下棱無棘;第四眶下骨短小,下端連於第二眶下骨。眶前骨具5輻射狀感覺管,後枝經第一眶下骨伸達第二眶下骨,向上穿越第四眶下骨。前鰓蓋骨4棘,輻射狀排列,無副棘,上棘較長大,向下各棘短小。鰓蓋骨具2叉向棱,後端各具1棘。下鰓蓋骨和間鰓蓋骨無棘。側篩骨光滑,無眼前棘。額骨光滑,眶上棱低平,無眼上棘和眼後棘;無鼓棘;眼間具額棱1對,低狹,向後內傾斜,無額棘。頂骨光滑,頂棱低狹,無頂棘。眼後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棘1個,微小;翼耳棱和後顳顬棱相連,無棘;肩胛棘1個。無肱棘。吻背後部橫凹;眼間隔具1前寬後狹縱溝;眼後無頂枕窩;頭部無其他凹窪。頭體僅前鼻孔具皮質短管,無其他皮瓣。 體隱具退化小鱗,平鋪埋於皮下,不呈覆瓦式排列。各鰭一般無鱗。側線波曲沿行於背鰭基底下方,伸達尾鰭基底上方。 背鰭起點位於眼稍後上方;鰭棘部很長,鰭條部很短,具4鰭條,鰭棘部長為鰭條部7倍,其間具1缺刻;鰭條後端伸達尾鰭基底;前3鰭棘靠近,與後方背鰭棘間距較大,呈分離狀態;第一鰭棘較短;第二鰭棘長於第一鰭棘;第三鰭棘略短於第二鰭棘;第十一至第十二鰭棘最長,約與最長鰭條等長;最後鰭棘較短,約與第一鰭棘等長。臀鰭起點約位於背鰭第十鰭棘下方,鰭長為背鰭鰭條部3倍,鰭條後端不伸達尾鰭基底;第一鰭棘較短,約等於眼徑,第二鰭棘略長於第一鰭棘,第三鰭棘略長於第二鰭棘,約等於最長鰭條;鰭條少,只4鰭條。胸鰭寬大,圓形,伸越臀鰭起點上方,下側位,只有13鰭條,下方2鰭條不分枝,上部均為分枝鰭條。腹鰭胸位,不伸達臀鰭,具1鰭棘,4鰭條。尾鰭橢圓形,長於腹鰭,短於胸鰭,略短於頭長。 體腔大;腹膜白色。胃大,橢圓形。腸粗,盤曲2次。肝2葉。 體褐紅色,具斑紋。背鰭鰭棘部具斑紋,鰭條部上端具1斜紋。臀鰭具4斜紋。尾鰭具1黑色橫紋。胸鰭和腹鰭暗褐色。

生活習性

為暖水性海洋魚類,小型,體長約75mm。棲息於珊瑚礁礁盤洞穴中,襲食甲殼類 和小魚等,活動範圍小,無遠距離洄游習性。卵生。數量少,可用手釣或刺網捕捉,無 經濟價值。為一刺毒魚類。

分布範圍

分布於緬甸和印度尼西亞之間海域以及西沙群島海域等,常生活於礁盤洞穴水域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