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短腸蕨

粗糙短腸蕨

常綠大型林下植物。根狀莖直立,粗壯,樹幹狀,黑褐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達2厘米,褐色,厚膜質,兩側有小齒,並有狹窄的黑邊;葉簇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粗糙短腸蕨
  • 拉丁學名:Allantodia aspera (Blume) Ching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真蕨亞門
  • :薄囊蕨綱
  • :水龍骨目
  • :蹄蓋蕨科
  • :短腸蕨屬
  • :粗糙短腸蕨
形態特徵,植物形態,孢子形態,染色體,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能育葉長可達4米;葉柄粗壯,長達2米,直徑達2厘米,基部褐色,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深禾稈色或淺褐色,與葉軸同具相當多的堅硬棘手的短刺狀突起;葉片卵狀矩圓形,長達2米,寬達1.4米,急縮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小羽片羽狀;側生羽片達24對,互生,略斜向上,矩圓闊披針形,長達85厘米,寬達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柄長達7厘米;側生小羽片達30對,互生或近對生,平展,近對稱,通常下部的有短柄,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達13厘米,寬達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略不對稱(上側裂片較小),羽狀深裂幾達中肋;小羽片的裂片達20對以上,鐮狀矩圓形,先端略向上彎,圓鈍或近急尖,邊緣有整齊的小鋸齒;葉脈可見,羽狀,小脈單一,斜向上,伸達鋸齒,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達14對。葉乾後堅紙質,通常灰綠色,偶為淡灰褐色,下面色較淺;葉軸和羽軸禾稈色至淺褐色,下面有短刺狀突起,上面淺溝中有淺褐色頭垢狀短毛。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短線形或近矩圓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達10對左右,通常單生於小脈下部長側,在基部上出小脈長為雙生,自小脈基部向上達小脈長度的1/2或略長,成熟時常密接;囊群蓋邊緣撕裂狀,成熟時褐色,膜質,從一側張開,宿存。孢子近腎形,周壁透明而較寬闊,具少數褶皺。

染色體

染色體數目2n=82。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350-1200米的熱帶地區山谷雨林下溪溝邊潮濕地。

分布範圍

國內主要分布於海南(臨高蓮花山、安定、儋縣沙堡山、昌江如龍山、東方尖峰嶺、崖縣洋林山)及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金平、綠春、勐臘、滄源)。
國外主要分布於越南、高棉、寮國、泰國、緬甸、印度南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熱帶地區。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