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豬籠草

粗毛豬籠草

粗毛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hispida)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2],生長於海拔100米至800米的荒原森林中,目前僅已知粗毛豬籠草存在於藍比爾山國家公園及其周邊區域,其種加詞“hispida”來源於拉丁文“hispidus”,意為“粗毛,鬃毛”,粗毛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護狀況為依賴保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粗毛豬籠草
  • 拉丁學名:N. hispid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瓶子草目 Sarraceniales
  •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 :豬籠草屬 Nepenthe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粗毛豬籠草的莖可長達6m,直徑6mm,呈圓柱形。節間距可長達15cm。葉片革質無柄。呈倒披針形至橢圓形,可長達28cm,寬至4cm。葉片末端先尖後鈍,常參差不齊。葉片基部縮小,包住莖部,常下延。在中脈的兩側各有3條縱脈。羽狀脈不明顯。籠蔓可長達15cm。
粗毛豬籠草
粗毛豬籠草的捕蟲籠很少高於15cm,寬於8cm。捕蟲籠的下半部為卵圓形,上半部為圓柱形。上位籠比下位籠更接近圓柱形。在捕蟲籠的前部有一對翼,可寬達3mm。上位籠的翼常退化消失。籠口為卵形且傾斜。唇可寬達12mm。籠蓋為卵形至橢圓形。在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可達5mm。
粗毛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花梗可長達5cm,直徑達1.5cm。花軸漸細,可長達10cm。二級小花梗可長達8mm,基部每個帶兩朵花,末端每個帶一朵花。萼片為橢圓形,可長達4mm。雄性和雌性花序的結構類似。
莖部有非常茂密的鬃毛狀紫灰色毛被。花序具有稀疏的短毛被。在葉片的發育期具有毛被,隨著不斷發育毛被會逐漸稀少乃至脫落。
在野外只發現了粗毛豬籠草與兩眼豬籠草(N. reinwardtiana)的自然雜交種。

生長環境

粗毛豬籠草生長於陡峭的砂質山脊上陰暗的荒原森林中或與棕櫚(Eugeissona)生活於同一個地區。該物種存在於海拔100~800m的地區。

分布範圍

在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的著作《婆羅洲的豬籠草(Nepenthes of Borneo)》中寫道:“粗毛豬籠草在沙撈越北部和汶萊有大量的分布,部分地區與剛毛豬籠草N. hirsuta)的原生地有重疊。”但是在查爾斯與李乾同著的《沙撈越的豬籠草(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中寫道:“最近對於粗毛豬籠草的觀測表明其分布於沙撈越的全境,其變異性要比預想中的更為巨大。而
粗毛豬籠草
粗毛豬籠草只分布於藍比爾山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