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粿,是一種廣東潮汕地區的漢族特色糕點。在清明節前後,朴樹發生嫩芽的時候,采朴樹嫩葉和粳米粉搗成漿製作。其滋味清爽、香甜,是潮汕人喜愛的時令糕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粕籽粿
- 外文名:Hackberry Cake
- 別稱:朴枳粿/朴子粿
- 主要原料:艾草,朴樹嫩葉,粳米漿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澱粉,糖
- 主要食用功效:涼血,解毒
- 適宜人群:男女老少,老少鹹宜
- 儲藏方法:常溫或冷藏
朴幟簡介,傳說故事,功效,傳說,習俗,
朴幟簡介
朴籽粿是採摘朴籽葉和果實(俗稱朴幟)搗爛,與大米一起磨成粉末,過篩出粉精。加糖加水及發酵粉,然後裝入陶製桃形棵印或梅花形棵印。放置於蒸籠里(炊具)蒸熟。噴噴清香的粿品呈淺綠色,就成為質優味香色美的朴籽粿了。
傳說故事
據傳當年元兵於清明前人侵潮州,潮人被迫逃入山林,飢不擇食,只好採摘朴籽葉,果籽充飢,後清明節加工蒸製“朴籽粿”成為潮人吃的風俗,世代相傳,沿襲至今。
它是用朴籽樹的嫩葉,和米舂粉,發酵配糖,裝進桃形陶製粿印或小碗蒸熟後吃的粿品,也叫碗酵桃。粿品呈綠色。
功效
“朴子粿”因用料朴子樹葉而得名。朴子樹,即朴樹。又名朴枳樹、朴仔樹等,榆科,落葉喬木,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南部諸省及台灣島。朴子樹根、皮、葉均可入藥。潮汕百草良方載:“本品微苦、涼,有清熱、涼血的功用。”
傳說
民間採食朴子樹葉,傳說最早源於饑荒年,百姓採摘樹葉充飢,其它樹葉苦澀難以入口,唯獨朴子樹葉別有滋味,而且吃後,胃、腸感覺舒適。因此,每逢饑荒年,朴子樹葉均被一掃而光。
習俗
後來,每逢清明時節,正值朴子樹萌發新葉,民間采其嫩葉,和粳米舂製成粉末,加上發酵粉、白糖,和水拌成漿狀,舀入陶模,蒸熟成粿品,祭祀祖先。一直流傳下來。“朴子粿”主要流行於粵東潮汕地區,為民俗食品之一。朴子樹葉富含葉綠素,色翠、味甘,具有清熱、去積、和胃的功效。加上朴子樹葉特有的芳香,不愧為時尚綠色食品,深受老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