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數反轉分布(distribution for population inversion)是1993年公布的電子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粒子數反轉分布
- 外文名:distribution for population inversion
- 所屬學科:電子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粒子數反轉分布(distribution for population inversion)是1993年公布的電子學名詞。
粒子數反轉分布 粒子數反轉分布(distribution for population inversion)是1993年公布的電子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電子學名詞》第一版。
《開放的V型系統中無粒子數反轉雷射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是依託山東師範大學,由樊錫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無粒子數反轉雷射的研究是當前國際上雷射物理最重要最活躍的前沿領域之一。本項目進行開放的V型系統中無粒子數反轉雷射的理論和試驗研究,包括線形和非線形理論研究及實現栽ぶ鋪珻S原子束為工作...
《固體中無粒子數反轉雷射的探索》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由詹明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以往的各種本構模型實際上都是針對飽和擾動土和砂土而發展起來的。土體結構性本構模型的建立將意味著人們在深化土體力學特性的認識方面完成了第二次飛躍。本項目通過微觀結構研究,土樣試驗和離心...
化學雷射器通過化學反應來實現粒子數的反轉,而且有不同的反轉方式,在反應初始階段往往出現全反轉分布,即反應產生的分子產物的高振動能級的分子數Nv+1比低振動能級的分子數Nv多,即振動能級之間存在粒子數反轉狀態。此時雷射腔內P支(ΔJ=-1)、Q支(ΔJ=0)、R支(ΔJ=+1)輻射躍遷,都可能產生雷射。隨著...
雷射器首先使工作物質的原子反常地多數處於高能級(即粒子數反轉分布),就能使受激輻射過程占優勢,從而使頻率為v的誘發光得到增強,並可通過平行的反射鏡形成雪崩式的放大作用而產生強大的受激輻射光,簡稱雷射。發展歷史 雷射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它發展迅速,已廣泛套用於國防、生產、...
半導體複合發光達到受激發射(即產生雷射)的必要條件是:①粒子數反轉分布分別從P型側和n型側注入到有源區的載流子密度十分高時,占據導帶電子態的電子數超過占據價帶電子態的電子數,就形成了粒子數反轉分布。②光的諧振腔在半導體雷射器中,諧振腔由其兩端的鏡面組成,稱為法布里一珀羅腔。③高增益用以補償光損耗...
這部分氦原子與基態氖原子碰撞時,能導致能量轉移激發,使氖原子處於激發能級上,從而實現氖原子的粒子數反轉分布。氖原子在諧振腔中通過受激發射過程主要發出三個波長(3.39微米,1.15微米和6328埃)的雷射。氦氖雷射器輸出的雷射功率只有幾毫瓦到100毫瓦,效率約為0.1%。但是,氦氖雷射器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強...
半導體式雷射器是指用電注人或光激發等方式使電子受激輻射躍遷(產生雷射)的半導體器件。可用作中、長距離高速光纖通信系統的光源。雷射的特點是受激輻射發出的光的全部特性與激發光完全相同。為了使半導體雷射器發射雷射,要求將大量非平衡載流注入並限制在有源區以形成粒子數反轉分布,使載流子在該區域內受激複合...
增益條件:建立起激射媒質(有源區)內載流子的反轉分布。在半導體中代表電子能量的是由一系列接近於連續的能級所組成的能帶,因此在半導體中要實現粒子數反轉,必須在兩個能帶區域之間,處在高能態導帶底的電子數比處在低能態價帶頂的空穴數大很多,這靠給同質結或異質結加正向偏壓,向有源層內注人必要的載流子來...
第三節 粒子數反轉分布與光放大 第四節 雷射的產生 第五節 光學諧振腔 第二章 雷射的物理特性及模式 第一節 雷射的基本物理特性 一、亮度極高 二、方向性好 三、單色性好 四、良好的相干性 五、偏振性好 第二節 雷射的模式 第三章 生物組織的光學特性 第一節 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光學特性 第二節 眼的...
居量反轉(英語:Population inversion),又譯為群數反轉、密數反轉、粒子數反轉、反轉分布,為一個物理學名詞,在統計力學中經常被使用。居量反轉即在一個系統(例如一群原子或分子)中,處在激髮狀態的成員數量比起處於較低能級狀態的成員更多。讓標準雷射進入能夠運作的狀態的過程中,產生居量反轉是一個必要的...
10.5 粒子數反轉分布條件 10.6 雷射放大的閾值條件 10.7 均勻加寬的模式競爭和頻率牽引 10.8 雷射器的輸出特性 參考文獻 第11章 二氧化碳雷射器 11.1 概述 11.2 二氧化碳雷射粒子數反轉機理 11.3 典型二氧化碳雷射系統 11.4 二氧化碳雷射動力學機理研究 參考文獻 第12章 銅蒸氣雷射器 12.1 概述 12.2 銅...
6.2.2 如何實現粒子數反轉分布 6.2.3 增益係數 6.3 光學諧振腔 6.4 雷射器 6.5 雷射的套用 6.6 非線性光學 6.6.1 倍頻效應 6.6.2 混頻效應 6.6.3 光致折射率效應 6.6.4 光學雙穩態 6.7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附錄A 傅立葉級數、傅立葉積分和傅立葉變換 附錄B 貝塞爾函式 附錄C與物理...
2.2速率方程組與粒子數反轉 2.2.1三能級系統和四能級系統 2.2.2速率方程組 2.2.3穩態工作時的粒子數密度反轉分布 2.2.4小信號工作時的粒子數密度反轉分布 2.2.5均勻增寬型介質的粒子數密度反轉分布 2.2.6均勻增寬型介質粒子數密度反轉分布的飽和效應 2.3均勻增寬介質的增益係數和增益飽和 2.3.1...
要產生雷射,雷射器必須有三個組成部分,(1)雷射工作物質,包括固體、液體、氣體、半導體,如氦-氖、紅寶石、二氧化碳、染料、砷化鎵,被激勵後能發生子數反轉;(2)雷射能源,使工作物質發生粒子數反轉的能源;(3)光學諧振腔,能使光線在其中反覆振盪和多次被放大,雷射是處於光學諧和振腔中的雷射工作物質,在...
這是量子系統的一種特殊的狀態,叫作粒子數反轉狀態。在g1=g2的簡單情況下,這意味著N2>N1,即高能級的布居數密度大於低能級的布居數密度。外加共振電磁場通過處於粒子數反轉狀態的介質時,就能通過受激發射而得到相干放大。這就是量子放大作用。如果進而把放大後的電磁波的一部分以正反饋方式送回輸入端,則在...
例如,類星體和射電星系所以能發射有偏振特性的冪律型射電譜,普遍認為是由遠離熱動平衡分布的相對論性電子在外磁場中的同步加速輻射所造成的。又如強的分子射電譜線,一般認為是來自天體微波激射源放大作用。實現這種輻射機制的條件是“粒子數反轉”,要求分子的能級分布遠離平衡分布,即處於高能級上的分子數多於低能級...
如果注入電流足夠大,則會形成和熱平衡狀態相反的載流子分布,即粒子數反轉。當有源層內的載流子在大量反轉情況下,少量自發輻射產生的光子由於諧振腔兩端面往復反射而產生感應輻射,造成選頻諧振正反饋,或者說對某一頻率具有增益。當增益大於吸收損耗時,就可從PN結髮出具有良好譜線的相干光——雷射。雷射二極體的發明讓...
2 2 2粒子數反轉分布 2 2 3雷射振盪和光學諧振腔 2 3半導體雷射器的工作原理 2 3 1P-N結半導體雷射器的結構和 原理 2 3 2異質結半導體雷射器 2 3 3半導體雷射器的發光波長 2 4半導體雷射器工作特性 2 5其他雷射器 2 5 1分布反饋式雷射器 2 5 2量子阱雷射器 2 5 3光纖鎖模雷射器 2 5 4垂直腔...
實現光放大的條件是有源光纖中的稀土離子的粒子數反轉。在熱平衡狀態時,稀土離子各能級的粒子數服從玻耳茲曼統計分布,即在熱平衡條件下,高能級的粒子數恆小於低能級的粒子數。當頻率ν=ΔE/h(ΔE為2個能級間的能量差,h為普朗克常數)的光通過該摻稀土光纖時,受激吸收光子數恆大於受激輻射的光子數,因此...
251小信號條件下反轉粒子數分布58 252 均勻加寬介質小信號增益係數60 253非均勻加寬介質小信號增益係數61 254均勻加寬大信號反轉粒子數密度分布62 255反轉粒子數密度的飽和效應63 256均勻加寬大信號增益係數66 257 非均勻加寬大信號反轉粒子數密度分布69 258非均勻加寬...
§7.1 粒子數按能級的統計分布 原子的激發 §7.2 自發輻射 受激輻射和受激吸收 §7.3 粒子數反轉 §7.4 增益係數 §7.5 光學諧振腔 §7.6 雷射器的縱模和橫模 §7.7 雷射的特性及其套用 §7.8 高斯光束通過薄透鏡的變換 習題 今日物理趣聞 E 非線性光學 第八章 固體的能帶結構 §8.1 固體的...
3.6.3 粒子數密度反轉分布 3.6.4 光學諧振腔與雷射的形成 3.6.5 雷射器的基本構成要素 3.6.6 雷射器的類型 3.7 半導體光源 3.7.1 半導體基礎知識 3.7.2 發光二極體 3.7.3 半導體雷射器 3.8 同步輻射光源 3.8.1 同步輻射光源的發展與現狀 3.8.2 同步輻射光源的構造 3.8.3 同步輻射光源的...
4.1.3粒子數的反轉分布 4.2半導體光源 4.2.1發光二極體 4.2.2雷射二極體 4.2.3DFB和DBR半導體雷射器 4.2.4半導體光源的一般性能和套用 4.3光源的調製 4.3.1光源的內調製 4.3.2光源的外調製 4.4半導體光檢測 4.4.1光電效應和光檢測原理 4.4.2PIN光電二極體 4.4.3雪崩光電二極體(APD)4.4.4...
雷射脈衝打入物質中,引起介質上下能級粒子數周期性反轉。振盪頻率稱為拉比頻率,此過程發生的前提條件是脈衝時間小於介質的馳豫時間,且不考慮阻尼。這樣可以理解為粒子的激發態壽命大於脈衝的作用時間。歷史背景 1936年 ,實驗發現了稱為拉比(Rabi)振盪的效應。在實驗中,向不完全真空、且有一定熱輻射(2.5K)的腔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