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粉背石櫟
- 拉丁學名:Lithocarpus hypoglaucus(Hu)Huang ex Hsu et Je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山毛櫸目
- 科:殼斗科
- 屬:柯屬
- 種:粉背石櫟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分類,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20米,枝、葉無毛。葉厚紙質,卵形,披針形,有時兼有中部稍上處最寬的葉,長7-15厘米,寬2-6厘米,頂部漸尖或短突尖,基部狹楔尖,下延,全緣,側脈每邊8-11條,末端常分枝,支脈甚纖細,有時不明顯,嫩葉兩面同色,成長葉葉背乾後帶蒼灰色,有略油潤的糠秕狀的緊實蠟鱗層;葉柄長1.5-2厘米,新生嫩葉的較短。雄穗狀花序單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圓錐花序,長6-15厘米;雌花序成對生於枝頂部,長7-15厘米,花序軸被糠秕狀蠟鱗;雌花每3朵一簇,偶有一殼斗內有雌花3或2朵,花柱,1-1.5毫米。殼斗發育至中期時為碗狀,成熟時為近於平展的淺碟狀,高1.5-5毫米,寬12-18毫米,殼斗薄,小苞片細小,三角形,緊貼,覆瓦狀排列,被蠟黃色略油潤的糠秕狀鱗秕;堅果扁圓形或寬圓錐形,高10-15毫米,寬8-20毫米,頂部微凹陷或急尖,果壁薄,淡褐色,無白粉,果臍深1-1.5毫米,口徑8-12毫米。花期7-9月,果次年8-10月成熟。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 700-3 000米山地雜木林中,在海拔2500米上下較乾燥坡地常與雲南松、雲杉等針葉樹混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四川西南部(鹽邊、冕寧)、雲南西北部(鄧川、鶴慶、鹽源、劍川等地)。
物種分類
喬木,高10-15米,胸徑20-30厘米,芽鱗被棕黃色絲光質長毛。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2米。春夏季抽出的新枝及嫩葉背面密被黃棕色卷柔毛,秋後毛全部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