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科維奇周期

米蘭科維奇周期是米蘭科維奇研究軌道尺度氣候變化機制所提出的米蘭科維奇理論中的地球軌道參數變化的特徵周期,包括地球的軌道偏心率、地軸的傾斜度(黃赤交角)、歲差,反映第四紀冰期-間冰期變化的驅動因素與地球軌道參數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蘭科維奇周期
  • 外文名:Milankovitch cycle
  • 包括: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周期、地軸的傾斜度周期、歲差周期
20世紀20年代,米蘭科維奇提出第四紀冰期的天文理論,以地球軌道三要素(偏心率、地軸傾斜度、歲差)的周期性變化為起點。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為橢圓形,太陽位於其中一個焦點上,地球軌道的偏心率約以10ka、412ka的周期變化於0.005~0.006之間。由於宇宙天體對地球的周期性攝動,黃赤交角和歲差發生周期性變化。數百萬年內,黃赤交角的變化約以40ka的周期變化於21°39′~24°36′。歲差的變化有19ka和23ka兩個周期。
20世紀50-70年代,科學家從深海沉積、陸地黃土等過去環境變化的記錄中研究得出第四紀氣候變化與地球軌道參數變化有高度相關性,使米蘭科維奇理論得到廣泛認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