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色的鹿

《米色的鹿》是近代詩人馮雪峰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寫米色的鹿經過的地方,構成詩的三節。第一節寫黝綠的平野,象徵著美麗和平;第二節寫起伏的叢山,象徵著黑暗艱險;第三節寫荒野雪地,象徵著奮鬥犧牲。這首詩運用對比,將“米色的鹿”的勇敢,傲視生命中一切的艱難困苦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米色的鹿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體裁:新詩
  • 作者:馮雪峰
  • 作品出處:《真實之歌》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米色的鹿
啊,米色的鹿
黝綠的平原!我多么熟識!
仿佛一個單獨的音色的波浪,跳躍在
沉鬱的湖面,
仿佛一隻白鴿翻飛在碧玉似的青天,
仿佛太陽光點點閃在森林的深處,
仿佛初下的雪飛舞在暗夜的大野的空間。……
----
啊,波濤起伏的叢山的海!
海似的暗黑的森林!我也多么熟識!
高峰和高峰競走,相接而又相離,滾滾地
瀉著奔飛的河;
而米色的鹿在那兒遊戲。
森林的盡頭,連線著陡削的懸岩,
下面是深不可測的溝壑;
而米色的鹿一躍就躍過!……
----
但是,看!這也是多么好的一種景色!
太陽已經上升,而大地凍著一片的雪,
可是,多么美麗的荒野的雪地!
多么年輕的仆倒著的屍體!
他僵硬了的兩手,還做著快跑的姿勢,
他露出的年邁的臉,還浮著不能收住的
青春的微笑;
而冬日早晨的太陽正在照著,
而終夜被逐的米色的鹿,在顫抖著,
在不遠的前面喘息著。……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詩人被關押於上饒集中營的時期,據馮雪峰的自述,這是“在最灰暗的日子中的破裂的心境之產物”。這首詩是詩人在狹小的牢獄中仰望著鐵窗外自由澄明的天空而創作的作品。

文學鑑賞

這首詩是詩人囚於上饒集中營時的作品,是一顆被囚禁的靈魂仰望鐵窗外的藍天時所生髮出的奇異的想像。
“米色的鹿”,一個虛構的形象,就連色彩也是輕淡縹緲的。米色的鹿是片想像的雲,一陣渴望自由的風載著詩人的靈魂飛向藍天,飛向綠野,飛向高峰,飛向遙遠的地方。全詩三節,前兩節致力於描繪米色的鹿的風采。詩的一開始就如同電影的藝術手段一般疊印出一連串快速閃回的鏡頭:米色的鹿在那“黝綠的平野”上飛躍,這一賓士的形象恍惚是”一個單獨的銀色的波浪,跳躍在沉鬱的潮面”,“一隻白鴿翻飛在碧玉似的青天”;又仿佛是“太陽光點點閃在森林的深處”,“初下的雪飛舞在暗夜的大野的空間”。這是繪畫的效果,色彩的誼染和光的閃射使米色的鹿這一輕快、亮潔閃爍的生命在那沉鬱、廣闊、深邃的背景上風姿綽約情采飛揚。在詩的第二節,米色的鹿飛速地在背景上跨越著。從“波濤起伏的叢山的海”,到“海似的暗黑的森林”,以及“相接而又相離”的“競走”的高峰,一直到“滾滾地瀉著奔飛的河”,米色的鹿就在這樣一個廣闊的背景上“遊戲”。這裡“遊戲”的意義就是年輕而自由的生命勇敢地發揮著自我,在大自然中傲然地成為主人的意義。第二節的最後幾行,描繪了一個較為險惡的景致,森林盡頭陡削的懸岩“下面是深不可測的溝壑”,但勇敢而自由的米色的鹿卻以一種遊戲者的姿態“一躍就躍過”。米色的鹿以他年輕的生命做視著一切艱難困苦。米色的鹿是不知疲倦、蓬勃向上的。詩的第三節,詩人在前兩節描繪了那樣一幅美好而充滿生氣的景致之後,將筆鋒轉向了另一幅“也是多么好的一種景色”。冬天的雪野上,倒仆著年輕而美麗的屍體,他“僵硬了的兩手,還做著快跑的姿勢”,他“露出的半邊的臉,還浮著不能收住的青春的微笑”,這樣一種雕像式的莊嚴和美麗,被冬日早晨的太陽光照射著,顯得那樣的肅穆而又迷人;而在不遠處,終夜被逐的米色的鹿在顫抖著喘息著,一同在雪野上譜寫著最後的歌。在這裡,年輕的犧牲者與米色的鹿的形象疊印在一起,凝固了的快跑的姿勢以及永恆的青春的微笑,又與那痛苦的顫抖與喘息融合在一起,靈魂的樂觀與痛苦共同襯托出了犧牲者的崇高與美麗。我們在這裡終於看清了作為純粹的想像的產物的米色的鹿,是對年輕的犧牲者的靈魂與精神作繪畫與舞蹈般的呈現與頌揚。
馮雪峰自述他這一段的詩歌創作是“在最灰暗日子中的破裂的心境之產物”。從狹小的牢獄中日夜仰望鐵窗外自由澄明的天空,在詩人的心目中超越於深重的苦痛之上的卻仍然是“對於不屈的英烈的哀念和敬慕”,這種充滿著對自由的渴望的情感和內心積蕃著的蓬勃的生命力,一併以一種幻想的形式奔瀉而出。《米色的鹿》就是這樣的一首藉助於想像頌揚“偉大的不屈者的美姿”的詩作。詩人的情感賦予了米色的鹿的形象以極大的暗示性,詩人對於年輕的革命者的勇敢與樂觀的精神的歌誦完全融注在對米色的鹿的形象的描繪之中。詩人賦予犧牲的場面以一種神奇的美麗,也從中反射出詩人自己作為一個堅貞不渝的革命者的精神美。

名家點評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方銘《現代詩歌精品》:“整首詩將艱險環境中對自由的渴望情感和勇於犧牲的戰鬥決心以‘米色的鹿’這一幻想形象奔瀉而出,而且賦子環境以神奇的美和動感。馮雪峰在創造詩的情境中所下的工夫以這首詩最為出色和成功。”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徐楠《現代中國文學的審美批評與理論探索》:“不用平直的寫實手法簡單地寫人敘事,而是根據真實的生活進行加工、提煉、構思,把握住藝術真實的精髓,通過塑造某種虛擬的藝術境界來曲折地表現社會生活。在這類作品中,《米色的鹿》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上海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孫光萱《新詩鑑賞辭典——重編本》:“米色的鹿這一個畜有動感和立體感的形象出現在馮雪峰的眾多詩作之中,顯得十分的突出和鮮明。”

作者簡介

馮雪峰(1903~1976年),原名福春,筆名雪峰、畫室、洛陽等,浙江義烏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結識了魯迅,編輯出版《萌芽》月刊,並與魯迅共同編輯《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29年參加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任“左聯”黨團書記、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1934年參加長征。1950年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兼總編。後調北京,先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文藝報》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1976年患肺癌去世。著有詩集《湖畔》《真實之歌》《靈山歌》《雪峰的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