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槁

米槁

米槁是一種常綠喬木,樟科屬,又名麻告、大果樟,最高達20米;樹皮灰黑色,開裂,具香味。老枝近圓柱形,纖細,乾時紅褐色,有縱向條紋,無毛,幼枝略扁,具棱,淡褐色,被灰白微柔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米槁
  • 拉丁學名:Cinnamomum migao H. W. Li
  • 別稱:麻告、大果樟
  • :植物界
  • :樟科
  • 所屬卷:Cinnamomum Trew
  • 高度:20米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物種區分,

形態特徵

芽小,卵珠形,芽鱗寬卵形,外被灰白微柔毛。老枝近圓柱形,纖細,乾時紅褐色,有縱向條紋,無毛,幼枝略扁,具棱,淡褐色,被灰白微柔毛。葉互生,卵圓形至卵圓狀長圓形,長4.5-16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兩側近相等,堅紙質,乾時上面黃綠色,稍光亮,下面灰綠色,晦暗,兩面沿中脈及側脈多少帶紅色,上面無毛,下面被極細的灰白微柔毛或老時變無毛,邊緣略內卷,羽狀脈,中脈直貫葉端,兩面凸起,側脈每邊4-5條,弧曲,近葉緣處消失,兩面多少明顯,側脈脈腋上面不明顯隆起下面腺窩不明顯,細脈網狀,在放大鏡下隱約可見;葉柄纖細,長1.3-3厘米,腹凹背凸,近基部被極細的灰白微柔毛。
果序圓錐狀,腋生,著生在幼枝中下部,長3.5-7.5厘米,具梗,總梗長1-4厘米,與各級序軸被極細的灰白微柔毛。果球形,直徑1.2-1.3厘米,鮮時綠色,乾時黃褐色;果托高腳杯狀,長約1.2厘米,頂部盤狀增大,寬達1厘米,具圓齒,下部突然收縮成柱狀,基部寬約1.5毫米,外面被極細灰白微柔毛和縱向溝紋。果期11月。

分布範圍

產雲南東南部及廣西西部。生於林中,海拔約500米。

主要價值

民間以米槁入藥,對多種疾病有良好療效,經研究其藥用成分主要存在於精油中,並且未發現其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成分,是一種理想的新藥源。對植物果實精油的提取方法,一般有水蒸氣蒸餾法和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植物精油,耗時長,一般3-5h,甚至更長;提取溫度高,大於100℃,容易破壞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浪費資源,以米槁為例,精油提取率只有3-5%,成本難以降低。溶劑法提取植物精油,由於溶劑選擇性差,易將很多非有效成分一起提出,影響產物品質,同時溶劑法要消耗大量溶劑,對環境有較大影響,且溶劑回收過程中溫度較高,對產物也有影響,溶劑法提取率不高、耗時長,與水蒸氣蒸餾法相當。

物種區分

本種近於黃樟和八角樟, 與後者區別在於側脈脈腋腺窩不明顯,果及果托均較小;與前者區別在於果較大,直徑1.2-1.3厘米,果托高腳杯狀,頂部盤狀增大,寬達1厘米,具圓齒,外面被極細的灰白微柔毛,幼枝及花序被極細的灰白微柔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