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隱形戰鬥機原型機I-131

米格隱形戰鬥機原型機I-131

80年代初,米格-29和蘇-27相繼服役後,蘇聯空軍提出了新一代隱形戰鬥機的設計要求,同期受美國正在發展的隱身飛機的影響,空軍表示新型飛機必須強調隱身性。同時它也是美國經典空戰電影《火狐狸》的原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格隱形戰鬥機原型機I-131
  • 外文名:The stealth fighter prototype I-131
  • 時間:80年代初
  • 國家:蘇聯
設計,產品定位,產品性能,

設計

米高楊設計局為此派出了剛剛結束米格29設計工作的優秀設計師洛斯提斯拉夫.貝利亞科夫,他領導的設計組在中央流體研究院的協助下,套用米格-25的設計經驗和當時蘇聯隱身技術研究的最新成果,設計出一種兼具高速性與隱身性的戰鬥轟炸機,也就是計畫11,最後確定的方案11.9是一種鴨式布局,雙發,雙垂尾,多面體外觀,大型高空高速戰鬥機。

產品定位

1982年,設計局批准了11.9方案,出於對米格-29被空軍人為壓制,導致性能低於蘇27的不滿,11.9一開始就決定是一種全面壓倒蘇-27的大型多功能戰鬥機,米高楊設計局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同時,蘇霍伊設計局忙於完善蘇-27的量產計畫和改進,對空軍的要求只提交了一個蘇-27的隱身化修形,導致空軍極為不滿,所以空軍開始重視米高楊設計局的方案。
1984年,經過一連串的修改和風洞試驗後,11.9方案的第一架原型機I-131開始製造,並於1985年末完成,當時發動機和雷達還沒有製造出來,只能在I-131上裝上2台索洛維也夫設計局研製的D-30F-6雙轉子渦扇發動機,開始試飛
I-131設計巡航速度2.5馬赫,高空最大速度3.6馬赫,實用升限32000米,轉場航程3100千米。出於隱身考慮,該機沒有外部掛架,在機腹有2個內置彈艙,可攜帶R-60,R-40T,R-27等空空飛彈,也可攜帶常規炸彈,制導炸彈。前機身下方整流罩內有一門30mm口徑Gsh-301機炮,備彈量為250發,機頭上方有一具OEPS29光電系統(包括雷射測距器、紅外搜尋與跟蹤系統),計畫以後還會裝上新型相控陣雷達。新的座艙顯示系統顯然套用了西方技術,採用新型平顯和兩個彩色顯示器,配備有多功能按鈕。新型導航系統具有空中數據鏈更新預設任務信息的能力,還採用了改進的頭盔瞄準具。

產品性能

米高楊設計有多年前線戰鬥機設計經驗,I-131也具有短場起降能力,甚至可以在平整的地面和冰面上起降(當然會大大延長滑跑距離),前機身的多邊形結構可以有效散射雷達波,發動機道具有S形設計,尾噴口也裝有紅外抑制裝備,從而使I-131成為蘇聯空軍的第一款隱身戰鬥機,空軍一開始非常喜愛它,並早早決定了它未來的編號,米格-31。
但是計畫中的發動機遲遲無法完成,I-131計畫一拖再拖,1986年,美國的ATF計畫產生了2架原型機——YF-22和YF-23,蘇聯空軍失望的發現,I-131的隱身性遠遠不如美國的同類,唯一優越的高空高速性也有著局限,在超過3馬赫的情況下,I-131的隱身能力大大下降。I-131沒有外部掛架,內置彈艙空間不足,不能使用新型空空和空地飛彈,嚴重滯後的計畫不僅令空軍逐漸失去興趣,也提供給競爭者詆毀的機會,計畫中的第2架原型機一直未能獲準建造。
直至蘇聯解體,I-131都沒有真正完成,計畫中的米格-31的編號也落到米格-25改進型的頭上,最終這款運氣不佳超級戰鷹和紅色帝國一起埋進的歷史的塵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