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於一個革命家庭,父親1947年參加革命,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
米根孝本人在地質部門工作過,1981年開始從事攝影和新聞工作。1984年到《中國地質報》工作,1985年在中國新聞學院就學,畢業後曾在新華社《經濟參考報》、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經濟決策報》、《特區時報》、《渤海商報》、《世界信息報》、《全國寶玉石報》、《珠寶首飾報》、《中國民族報》等媒體工作,曾被聘為《中國青年記者自學叢書》編委會委員、中央黨校“中國科社民經社委”調研主任、中國新聞學院新聞研究所副研究員。
現為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文化產業部主任、中國文化養老產業中心主任、中國鄉土藝術攝影協會秘書長、《中國金飄帶》畫冊副主編、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道家書畫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中國傳媒聯合網總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根孝
- 性別::男
- 職業::媒體,主任記者
- 工作:原鄭州交通志交通運輸篇副主編
姓名:米根孝
性別:男
職業:媒體,主任記者
在中國的新聞記者隊伍里,姓米的記者不多,米根孝就是其中的一位。如今,米根孝已經在新聞戰線工作了近三十年。近三十年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記者這一職業的熱愛,詮釋者媒體人肩負的責任。近三十年里,他采寫的多篇新聞作品先後多次獲獎。他心繫弱勢群體,經常為弱勢群體吶喊助威,采寫的幾十篇內參稿件得到中央及地方有關領導的批示。
米根孝出身於一個革命家庭,父親米長春1947年參加革命,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米根孝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慈祥的老人,1956年轉業後在河南省地質局工作,一生為中國革命付出了一切,直到86歲去世。
米根孝從小在鄭州二十六中上學,曾經下過鄉,1971年參加工作到河南省區調隊,在單位曾當過工人、地質技術員、工會幹事。他勤奮好學,繪畫、無線電、攝影無師自通。1978年,他自己組裝的電子管電視機曾經轟動單位。1981年,他的攝影作品《古塔銀裝》獲全國“五嶽攝影展一等獎。
1984年,米根孝被抽調到《中國地質報》工作,從此步入中國的媒體行業。
步入媒體的傳奇
一名普通的地質勘探隊員,進入新聞媒體,談何容易。一開始,米根孝並沒有想到進入媒體。作為一名單位的工會幹事,黑板報、宣傳是他的職責,他經常向《中國地質報》、《河南日報》、《鄭州晚報》、河南人民廣播電台、鄭州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投稿,文字和圖片的命中率還挺高。他們的單位當時在河南登封縣,米根孝與當地縣文化館聯繫密切,經常參與文化館的活動,同時也結交了一批如米軍昌、董志安、袁紅建、秦松六、李君生、李實現、白未岳等好友。接觸這些好友,豐富了他的文化生活,增長了他的知識,對他以後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米根孝步入了新聞界,並交到一位一生中的摯友。
1984年春,世界地質專家考察河南省登封的地質剖面,米根孝結識了當時的《中國地質報》河南記者站站長王秀文。
登封位於嵩山地區,嵩山地區在不足20平方公里範圍內,保存著發生在距今25億年、18.7億年、5.43億年的構造形態遺蹟;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完整出露著全球絕無僅有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期的變質岩和沉積岩地層序列精華,被地質學家譽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因此嵩山是世界地質學者考察的首選之地。
河南省區調隊作為登封的駐地單位,承擔了世界各國地質專家的接待任務,米根孝隨同拍攝照片。當時隨同拍攝照片的還有一位男同志,個子不高,瘦瘦的,這便是當時《中國地質報》河南記者站站長王秀文。作為一名經常向本行業報社投稿的作者,米根孝早知《中國地質報》駐河南的記者叫王秀文,但一直認為是個女同志,這次倆人初次見面,哈哈大笑。在山上,倆人越談越投機,當晚,王秀文就住在了米根孝當時在登封的家裡。此後,米根孝進入《中國地質報》,成為王秀文的好搭檔、好助手、好朋友。
中國新聞學院充電
當時,米根孝進入《中國地質報》屬於借調,行政關係還在區調隊。1985年,中國新聞學院(新華社幹部進修學院)在全國招生,招收需要充電的記者和兼職記者。米根孝渴望這次機會,但他除了擔任《中國地質報》記者外,在單位還擔任工會幹事和會計,他如果一走,誰來接替他的工作呢?這時,他的另一位好友向他伸出了友誼的手,河南省區域地質調查隊工會副主席薛永來毅然承擔了他的所有工作,為他考取中國新聞學院鋪平了道路。當年,米根孝在武漢集中複習各門功課一個多月,終於考取了中國新聞學院,成為中國新聞學院八五.二班新聞系的一名學員。
米根孝深知這次學習機會的不易,因此,他在學院學習十分刻苦。他除了按時完成學院所有的功課外,還擔任了學院學生會宣傳部長、中國新聞學院攝影學會辦公室主任、校刊《風帆》副主編。學院的宣傳、黑板報、校刊成了他加班加點的任務。為了加印老山前線的圖片,他帶領同學們在暗室連夜加班,按期把宣傳圖片發往全國各地。他在學院連年被評為優秀學員,1985年底經中共新華社黨組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步入媒體如魚得水
米根孝是個勤奮和不甘寂寞的人。從事新聞工作後,他就象愛花的蜜蜂一樣,熱愛著黨的新聞事業,象蜜蜂那樣專一、勤勞,廣采博取,把人民民眾中、社會生活中最好的“花粉”採到手,經過加工製作,拿出甜美的“蜜糖”來,貢獻給黨和人民。1988年他在中國新聞學院畢業後,在《經濟參考》報工作了一年多,而後他回到河南與朋友一起創辦《經濟決策報》。《經濟決策報》是我國第一張走向市場的報紙,以宣傳我國的隴海蘭新經濟帶和亞歐大陸橋為己任,為我國的內陸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米根孝在《經濟決策報》曾擔任專題部主任、采通部主任。他為人謙虛謹慎,對工作向來一絲不苟,遇到好的新聞線索,他會抓住不放,甚至有點偏執,他專心致志地把全副身心傾注在黨的新聞事業上。此後,他擔任了中國《特區時報》和《渤海商報》河南記者站站長,為當時的省委書記李長春提出的“讓河南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河南”做出了一定成績。1994年,米根孝被中國記者協會《中國新聞記者通訊員自學叢書》聘為編委會委員,同年受聘《環球文萃》(現《環球時報》)河南辦事處主任,並被聘為中國新聞學院新聞研究所副研究員。之後,他與朋友還創辦了《全國寶玉石周刊》、中國內陸經濟電訊社、《科學生活報》、《世界信息報》(女性周刊)、《珠寶首飾報》、《中國國門時報》(品質周刊)等報刊,兼任了《河南省交通志·鄭州交通運輸篇》副主編,合著有《新聞攝影基礎》、《橫穿中國》、《現代絲綢之路》等著作。他在新聞工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民族園裡可“耕田”
1998年,米根孝回到北京,與朋友創辦了《世界信息報》(女性周刊)。之後又協助國家珠寶首飾監督檢驗中心創辦了《珠寶首飾報》。2000年,國家民委準備創辦《中國民族報》,改變我國沒有民族類報紙的狀況。受朋友之邀,米根孝進入《中國民族報》社,與同事一同創辦《中國民族報》。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許多人往往以為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只不過是種由服裝、歌舞和飲食構成的“風情”,其實不然。放眼全球,我們今天不僅看不見族群政治稍有緩解的跡象,甚至還越演越烈,到底族群之間的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呢?回顧美國民權運動的遺產,它的最大貢獻之一是把美國從一個“大熔爐”漸漸轉成了一大幅五彩繽紛的“鑲磚畫”;從強調各個族群逐漸融入白人為主的主流社會,轉而重視各族群間的平等共存。在這個背景之下,近三十年來甚囂塵上的“多元文化主義”於焉成形。
把多元文化主義路線走得最徹底的,大概就是加拿大了。為了留住離心甚深的魁北克,加拿大聯邦政府不只把法語列為官方語言,還要求魁北克以外各個說英語的州一樣要在中學教授法語。雖然多元文化主義在學理和實踐上也遭遇了不少困難,但贊成魁北克獨立的人確實日益減少,而且它也確實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因此,在少數民族問題上,我們國家是全世界處理少數民族問題最好的國家。
米根孝一到《中國民族報》社,就投入到試刊號的工作中去,他編輯的《民族精品》版面受到社會上普遍好評。
《中國民族報》2001年元月正式創刊,它是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一份面向全國各民族讀者及宗教界人士的中央級綜合性報紙。《中國民族報》遵循指導民族工作、傳遞民族信息、普及民族知識、增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發展的辦報宗旨,及時報導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和重大部署;報導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新舉措、新經驗;報導少數民族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新風貌;全面展示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中國民族報》,米根孝擔任報社文化部副主任,曾在新聞部、專題部、宗教周刊部、信息中心工作,始終任勞任怨、競競業業,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項十分敏感的工作,所謂民族政策,不只是單向地對少數民族做工作,給予他們更多的優惠和權益,其目的是要把占人口眾數的漢族同各民族團結起來,讓大家彼此認識互相尊重,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的社會主義祖國。米根孝經常到少數民族地區採訪,雲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少數民族較多的地方是他常去的地方。在雲南,他深入大山里苗族的人家,了解當地苗族同胞的生活,幫他們處理問題,解決眼前的困難,從而結交了一些如朱群慧、楊維興、楊時蘭等苗族朋友。他十分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與少數民族同胞打成一片。十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民族宗教的宣傳工作,發表了許多增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的文章。在民族宗教的天地里,他勤奮地耕耘、收穫著。
米根孝,現為《中國民族報》采通部副主任、《中國民族報》河南記者站站長、《中國青年記者自學叢書》編委會委員、《中國金飄帶》畫冊副主編、《酸甜苦辣網》總編、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黃河書畫研究院秘書長、中國道家書畫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