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春林

中國電影集團電影數字製作基地有限公司(原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資深特效師,第二製作部主管,特效部技術監督,CG總監。中影培訓基地影視後期專業高級講師,從事電影特效製作7年,具有豐富的視覺特效製作經驗及三維特效前期拍攝指導經驗。

電影《孔子》、《飛天》的CG總監,其中《飛天》獲第14屆華表獎最佳電影技術獎影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春林
  • 國籍:中國
  • 經紀公司中國電影集團電影數字製作基地有限公司
  • 代表作品:孔子》、《飛天》
參與項目,學術活動,個人專訪,

參與項目

主要參與過《天地英雄》、《手機》、《我的法蘭西歲月》、《天下無賊》、《太行山上》、《Ultra Violet》、《雲水謠》、《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超強颱風》、《孔子》、《天安門》等多部國內外電影的特效製作。在研發、特效、渲染方面有深入研究並取得大量成果,自主研發的voxel粒子渲染器和粒子插值渲染已套用到實際項目製作中。

學術活動

2008 ACM SIGGRAPH(北京)年會暨ACM SIGGRAPH全國首屆CG視覺藝術論壇
主講:《基於RenderMan的三維製作流程在電影特效中的套用》
2010 BIRTV中國視覺效果峰會電影產業論壇
主講:《電影特效製作技術難點分析與實現》

個人專訪

中影集團米春林:國產3D電影應沉下心來修煉內功
“從目前發展態勢來看,國內在3D電影方面的投入多少有些過於盲目。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僅僅需要技術,更需用心。”採訪中,米春林十分冷靜的告訴記者,“3D技術不是我們發明的,可能很多年內我們都達不到外國的水準,更不要說超越,與國外相比較,我們還相差很大一段距離,無論是軟硬體方面,還是整個電影環境。因此國產3D電影片應沉下心來,修煉內功。”
這個修煉大概需要多長時間?結合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和對市場的把握,米春林謹慎的表示,“這得看國產片商願意花費多大的的時間與精力,從當前的發展趨勢樂觀的預測,大約需要五年的潛伏期,五年之後,我們將拉小和縮短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距離。”
採訪中,當記者問及與以往拍攝過的電影相比較,《孔子》這部電影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米春林不假思索的答道,“時間過於緊張”,並解釋到,“為了能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將這些近乎天方夜譚的工作完成得完美,花費了不少心血,比如人員配置、管理方式等。”
那么對於一部電影,特效隊應該在什麼階段介入最為合適,這一點國內外有什麼區別嗎?米春林解釋說,“應該是在劇本的創始階段介入最為合適,這樣對於雙方團隊的分工與合作、各項資源配備、鏡頭製作規劃與時間安排上都可以達成一種最高效率合理的方式,並且掌握一定的主動權,這也是國內拍攝特效電影普遍的方法。”他接著說,“目前國內的一些導演一般是在片子拍攝過程中,或者拍攝已經完畢,然後才找上門來,這對特效隊伍的工作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約四百個特技鏡頭;六個月製作時間;100%的鏡頭需要合成;300%的鏡頭需要Rotoscoping;90%的鏡頭需要Photocollage;20個以上全CG鏡頭;大量的群組動畫,煙、塵、火特效。對於《孔子》最後的拍攝效果,米先生表示,“還是十分滿意的。” 關於什麼樣的電影才適合拍成3D電影?米春林解釋說,希望通過視覺傳達更多東西的片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