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何首烏

米易何首烏

米易何首烏,四川省米易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米易縣屬南亞熱帶乾熱河谷立體氣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境內野生生物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藥材資源有172科、411屬、629種,其中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中289種。出產的何首烏富含卵磷脂,還含有高量的硒、鐵等元素。

2012年1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米易何首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易何首烏
  • 產地名稱:四川省米易縣
  • 品質特點:片型規整,質地堅實,參香濃郁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2年第205號
  • 批准時間:2012年12月14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氣候特徵,生物資源,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米易何首烏特徵明顯,其橫切面呈紅褐色,有菊花雲錦狀花紋,散發著濃濃的人參香味,味微苦而乾澀,具有二苯乙烯苷(葡萄糖苷)含量高等特點。
米易何首烏所含的卵磷脂含量高於大豆、深海魚油,是其它地區的何首烏卵磷脂含量的三倍以上,其中還含有高量的硒元素,鐵元素。
米易何首烏米易何首烏

產地環境

位置境域

米易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安寧河下游,東毗涼山州會理縣,南接本市鹽邊縣,西鄰雅礱江,是攀枝市的北大門。介於北緯26°42′—27°10′,東經101°44′—102°15′之間。東西相距52.5千米,南北長73.2千米,幅員面積215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米易縣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山谷相間,盆地交錯分布,地勢北高南低,呈南北走向。中部的安寧河系“∪”型湖盆寬谷,西部的雅礱江系“Ⅴ”型深切河谷。安寧河的東、西和雅礱江東面為坡,深谷、盆地、平壩、低中山地、中山山地、高中山山地和亞高山地分布在安寧河東部龍肘山、雅礱江東面白坡山及安寧河谷地區。龍肘山中深谷區,海拔1500米—3395米,地形變化較大,山勢較為陡峭形成深切溝谷和梯、台地;安寧河西坡—中部中山山地和山間盆地區,海拔1500米—3447米,為中部安寧河與西部雅礱江的分水嶺,形成比較寬坦,山勢較為平坦,海拔1700米—2000米的普威、海塔等山間盆地發育其間;雅礱江東坡—西部雅礱江—白坡山中山深谷,海拔980米—1500米,山地海拔1500米—3447米,河谷幽深,山勢陡峭;安寧河寬谷海拔980米—1500米,由串珠狀湖盆式河谷形成,地勢平緩,階地發達,有掛榜盆地、典所盆地、灣崍盆地和埡口盆地。海拔980米—1150米為河谷平壩;海拔1150米—1500米為低中山地;海拔1500米—2000米為中山山地;海拔2000米—2500米為高中山山地;海拔2500米—3447米我亞高山地。境內最低海拔點在得石鎮的安寧河口,為980米;最高海拔點在白坡彝族鄉的白坡山頂峰,為3447米,平均海拔1836.2米,相對高差2467米。

水系水文

安寧河是米易縣境內唯一的幹流河道,屬長江上游水系的三級支流。匯入安寧河的主要支流有楠木河、新開田河、小河、橄欖河、草場河、柳溪河、掛榜河、熱水河等主要支流,另有匯入雅礱江的普威河、李明久河等支流。

氣候特徵

米易縣屬南亞熱帶乾熱河谷立體氣候,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樣”、“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境內全年乾、雨季節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河谷區全年無冬,秋春相連,夏季長達5個多月。氣溫晝夜變化大而年變化小,夏溫偏低而冬溫偏高,易出現冬春少雨乾旱,夏秋多雨現象。多年平均氣溫19.9℃,最冷月平均氣溫11.7℃,最熱月平均氣溫25.2℃,極端最高氣溫41.2℃,極端最低氣溫-2.4℃。年均降雨量1101.2毫米,其中5—10月降水量103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94%。年平均無霜期30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97.4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5%。年平均風速1.7米/秒,最多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蒸發量2178.5毫米。

生物資源

米易縣境內野生生物資源豐富,種類較多。植物類呈3個分布層:乾熱河谷稀樹草坡層;中山峽谷闊葉混交林以及雲南松純林帶層;高山針闊葉林混交以及灌木叢林層。野生動、植物藥材資源有172科、411屬、629種,其中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中289種。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豐富的水資源,廣闊的山地資源,對何首烏在內的中藥材生長極為有利。
米易何首烏米易何首烏

歷史淵源

米易何首烏,以產於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而得名。米易縣山地面積廣闊,自古山民就有採掘何首烏藥用的傳統,但多以自用為主,商業化程度不高。
米易縣作為攀西地區最大的何首烏種植生產基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種植何首烏。米易何首烏通常為兩年到三年採挖,種植基地內實行輪流種植,輪流採挖,循環供應的方式。藥企與種植村社簽定種植回收協定,種植戶按公司提供的何首烏GAP種植技術規程要求種植何首烏,公司按保底價統一回收。在種植過程中平大公司向種植戶提供何首烏種苗或種子、生物肥料、農膜等生產資料,每300畝面積種植設定1名專業的技術骨幹,及時解決何首烏種植技術性問題,確保每畝每畝單產在1500千克以上。培養種植技術骨幹,受訓農戶5000戶以上,生產加工環節中吸納就業人員200人左右。

生產情況

2010年,米易何首烏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
2012年,米易何首烏在實施保護後,其收購價格已從原來的6元/千克提高到8元/千克,種植規模以每年兩萬畝的面積擴大。
米易何首烏米易何首烏

產品榮譽

2011年,米易何首烏通過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有機產品認證”。
2012年1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米易何首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米易何首烏產地範圍為四川省米易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何首烏。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1300至2200米,土壤類型為山地紅壤(黃紅壤)和山地黃壤,質地為中壤至重壤土為主,pH值為6.0至7.5,有機質>1.0%。
三、栽培管理
1.種苗培育:
(1)種苗繁殖:每年1月至9月份,選優良、健壯的米易何首烏植株作採集母株。
(2)扦插育苗:露地育苗,應蓋小拱膜。棚內苗床的濕度和溫度(適溫為20℃至25℃)。
(3)起苗:出圃苗要求,苗高15厘米至25厘米,有1至2條粗>1毫米、長3厘米以上的根或3條以上長3厘米以上的鬚根,葉色新鮮、綠色,無病蟲危害。
(4)大田移栽:春秋兩季進行移栽,每畝用種苗4200株,每窩定植1株。
2.田間管理操作規程:米易何首烏種植採用搭架、少藤或者短藤方式栽培管理。每年2至3月發芽長葉前和8至9月開花前用50至100千克/畝兩次追施有機複合肥。
3.採收:大田種植2年後於10至11月,挖出的米易何首烏按大小分別裝筐。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加工流程
清洗→乾燥→切片→檢測→包裝。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眼觀:米易何首烏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6至15厘米,直徑4厘米至12厘米,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並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4至11個類圓形異形維管束環列,形成雲錦狀花紋,中央無木心。
(2)鼻嗅:濃郁的參香味。
(3)品嘗:味微苦而甘澀。
(4)手摸:片型規整,堅實,不易折斷。
2.理化指標:含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Ο-β-D-葡萄糖苷≥2.2%。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米易何首烏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米易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米易何首烏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