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制公約
- 外文名:Convention du Mètre
- 英語:Metre Convention
- 國家:法、俄、德等17個
米制公約是由法國、俄國、德國等17個國家於1875年5月20日簽署的一項國際公約,用於協調國際單位制。...
1791年,法國國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以長度單位米為基本單位的決議。1875年5月20日,由17個國家代表在巴黎簽訂了“米制公約”,從而為米制的傳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組織...
米制是在18世紀末由法國創立的一種測量單位制,它以經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定名為“米突”(米)。以米的十分之一長度為立方作為容量...
商業米制公約(Business Metrics)是指財務或非財務的經濟成員使用或界定資源,必需品和工作方法。每個公司都將有一套具體的重要工作性能指示器,被稱為核心工作性能指示...
1948年召開的第九屆國際計量大會作出了決定,要求國際計量委員會創立一種簡單而科學的、供所有米制公約組織成員國均能使用的實用單位制。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
BIPM的宗旨為“確保國際度量衡標準在全球各地的一致化”,並透過十個諮詢委員會維持運作,而其成員則由米制公約簽署國的國家度量衡機構所組成。他們負責進行科學計量...
國際計量委員會是米制公約的常設組織,每年9、10月間在巴黎召開一次會議。國際計量委員會由18名委員組成,他們一旦當選,如果本人不提出申請辭職,則無限期留任,但每...
1875年5月20日,17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了“米制公約”,這是一項在全球範圍內採用國際單位制和保證測量結果一致的政府間協定。100多年來,國際米制公約組織對保證...
基本單位制,即所有米制公約組織成員國均能使用的實用單位制,其符號為“SI”。目前有七個基本單位,分別是:米(m)、千克(kg)、秒(s)、安培(A)、開爾文(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