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型車體結構:一般人所駕駛的自小客車或休旅車即為籠型車體結構, 也有人稱之為安全籠型車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籠型車體概念
- 又名:安全籠型車箱
- 時間:1944年
- 形成:汽車車體與鳥籠構造聯想運用
簡介,歷史,
簡介
其概念可追溯自1944年,是將汽車車體與鳥籠構造聯想運用後所發展出來的汽車結構。 籠型車身結構的設計可分為兩大區域—“衝擊潰縮區”與“高強度座艙區”,車身金屬鈑件呈彎曲狀並焊接成為車架。 “衝擊潰縮區”在車身遭遇碰撞時會像風琴般摺疊起來並吸收衝擊力,保護車上乘客的安全﹔“高強度座艙區”則可確保乘客擁有完整的生存空間。
歷史
籠型車體其概念可追溯自 1944 年,是將汽車車體與鳥籠構造聯想運用後所發展出來的汽車結構。其車體的設計是將一整體的車體分為撞擊時吸收衝擊力的衝擊潰縮區及確保乘坐者生存空間的“高強度座艙區”兩個區域, 而分別提高其所需之機能的觀念。基於籠型車體概念的車體構造, 在確保前後方撞擊的安全性上, 採用了利用車頭與車尾的衝擊潰縮區吸收撞擊時的能量, 並減少座艙變形的衝擊潰縮區, 而高強度座艙區的設計則是注重於結構剛性的提高, 以及分散由衝擊潰縮區所傳來的能量, 使車身在承受撞擊時仍能保持座艙區的完整性。GOA-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的安全車體的設計基本上是衝擊吸收車體以及高強度座艙空間確保的概念, 與ZBC的設計概念是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