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原籍田鎮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廢席郡,設籍縣。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屬仁壽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仁壽縣第五區。
1976年,劃歸雙流縣。
1984年,為縣制鎮。
1992年10月,籍田區與紅五鄉合併為籍田鎮。
2013年12月,籍田鎮由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原大林鎮
1956年12月,人民鄉併入。
1955年10月,三合鄉併入。
1956年,分為工農、旗幟2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9年,合併為大林公社。
1962年8月,析置三合公社。
1976年,劃歸雙流縣。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與水池、玉皇2鄉合併為雙流縣大林鎮。
撤併後
2019年12月23日,撤銷
籍田鎮、
大林鎮,合併為籍田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籍田鎮轄回江、蔡堰、地平、長征、西安、紅碑、鏵爐、紅陽、清華、魚鶴、糧豐、五聖12個村(居)民委員會;設12個居民小組,7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2年10月,籍田街道轄4個社區、15個行政村:回江社區、蔡堰社區、林溪社區、大林社區、紅碑村、地平村、長征村、西安村、清華村、糧豐村、鏵爐村、合力村、槐花村、石廟村、黃堰村、向山村、五台村、紅五村、水池村。街道辦事處駐東街4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籍田街道地處
雙流區東南部,東與三星鎮鎮為鄰,南連仁壽縣,西南鄰
黃龍溪鎮、彭山縣,北接永星鎮、
煎茶鎮、永安鎮。區域總面積103.02平方千米。(原籍田鎮和原大林鎮面積總和)
地形地貌
籍田街道地勢東北高,向西南傾斜,西南亦高,向東北傾,中間低平,為盆地。境內最高點位於五根松山,海拔580.6米;最低點位於魚劍灘,海拔386米。
氣候
籍田街道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其特點是春暖、夏熱、秋涼、冬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時令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水量905毫米。
水文
籍田街道境內河道屬於屬柴山河,從南往北流,與鹿溪河匯合,鎮內流程12千米;鹿溪河自北向南流,於長征村人籍田域,在黃龍溪與府河並流,鎮內流域5千米;落雁河由東向西流,與鹿溪河匯合,鎮內流長7千米。
自然資源
籍田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2.9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原籍田鎮轄區總人口36803人。2011年末,原大林鎮轄區總人口28076人。
截至2017年末,原籍田鎮轄區常住人口41351人。截至2017年末,原大林鎮轄區常住人口28251人。
截至2019年末,籍田街道轄區戶籍人口69732人。(原籍田鎮和原大林鎮戶籍人口總和)
經濟
綜述
2011年,原籍田鎮財政總收入2825萬元,比上年增長16.93%。人均財政收入9816元,比上年增長19.4%。農民人均純收入9836元。
截至2019年末,原籍田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57個。
截至2019年末,原大林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11個。
農業
2011年,原籍田鎮農業總產值2.5億元。糧食作物以稻穀、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1.9萬噸,其中水稻1.2萬噸,小麥5364噸,玉米1542噸。經濟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油菜等。蔬菜種植面積5283畝,產量5668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油菜、萵筍、芹菜等,其中大白菜183噸,油菜146噸,萵筍576噸,芹菜310噸;油料作物產量1509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兔、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7.9萬頭,年末存欄2.2萬頭;羊飼養量708隻,年末存欄416隻;兔飼養量12.1萬隻;家禽詞養量65.4萬羽。
工業
原籍田鎮以製革、製造、電子、化工、建材等行業為主,2011年,原籍田鎮工業企業31家,職工3411人;工業總產值17.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8%。
商貿
2011年末,原籍田鎮有商業網點101個,職工1513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城鄉集貿市場1個。
郵電業
2011年,原籍田鎮郵政業務總量15萬元,其中純收入1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2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籍田鎮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1400人,專任教師70人;國小1所,在校生1370人,專任教師15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600人,專任教師17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中1所,在校生2650人,專任教師170人。2011年,原籍田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816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籍田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個;各類圖書室14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80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原籍田鎮轄區內有公立衛生院1所。
社會保障
2011年,原籍田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戶,人數19人,支出54.8萬元;城市醫療救助16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29人次,共支出10.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0戶,人數547人;供養農村五保戶170人、孤兒3人,支出202.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07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80張,集中供養農村五保100人。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612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籍田鎮有郵政支局1個,報刊、期刊累計發行0.8萬份(冊)。電信支局1個,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600門,固定電話用戶218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2%;行動電話用戶5000戶;寬頻接入用戶1820戶。
交通運輸
2011年,原籍田鎮有213國道、籍黃路、永高路條公路過境;各村(社區)有水泥路村道。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籍田街道因蜀漢昭烈帝劉備籍田於此而得名。
文物古蹟
籍田街道境內有四大廟:飛來廟、女媧廟、天主廟、東嶽廟;四大宮:萬壽宮、文昌宮、禹王宮、南華宮;四大橋:踏水橋、正陽橋 、根搭橋、落雁河橋(壽福橋)等古建築。
著名人物
丁地平 (1911.2——1949.11)籍田人,紅岩英烈,小說《紅岩》丁長發原型。民國二十年(1931年),丁地平受丁氏宗祠資助到成都協和中學讀書;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身抗日愛國運動;民國三十年(1941年)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積極發展青年會,在“青年會”中培養和發展一批黨員。1944年冬接任籍田地區黨組織負責人職務,積極開展革命鬥爭;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秋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夏,組織3000餘人開展了反飢餓吃大戶鬥爭;同年組織武裝起義,1949年以“遠是領頭帶領武裝暴動,近是刺探軍情”的“罪名”被捕入“中美合作所”,獄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始終沒有片言供詞;同年11月27日,即重慶解放前三天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