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泰梁是富順縣縣城的人,在富順縣立中學畢業後考入四川大學法學院,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於1930年被學院斥退,轉入北平平民大學。1933年,簡泰梁到日本東京入早稻田大學農業經濟系。其時,郭沫若正在東京,簡泰梁常往郭宅請教,受益頗多。1934年,簡泰梁創辦《留東新聞》,張健中任總編輯,呂奎文任編輯。該刊對國民黨的國內外政策不斷抨擊,受到留日學生歡迎,引起國民黨政府忌恨,竟通過外交途徑,查封了《留東新聞》,並將簡、張二人驅逐出境。1937年,簡泰梁在南京籌辦《首都日報》。“七·七”事變後,在武漢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邀簡到第三廳任上校主任科員。
在1938年10月下旬武漢失守前,第三廳在武漢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抗日宣傳活動,特別是組織慶祝台兒莊大捷,舉行張自忠、王銘章抗日陣亡名將的追悼會,接待世界學生代表團來華訪問,抗日戰爭一周年為前線將士募捐等民眾活動,簡泰梁都負責組織、協調,搞得有聲有色,受到各方好評,被稱譽為“紅白專家”。
第三廳隨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後,郭沫若、陽翰笙任簡泰梁為上校秘書,併兼任全國慰勞抗日將士總會和全國寒衣運動委員會總幹事。簡泰梁在兩會中團結了張肩重、任秋石、王本一和周雨農、繆孟乃等一批富順熱血青年,出色地完成了幾項重要工作:一是為前方將士趕製了二十多萬套夏衣、寒衣和蚊帳等物資。分配時,他們頂住國民黨的壓力,堅持給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分配了五萬套寒衣。二是赴前線慰勞抗日將士。兩次組織抗日將士慰問團奔赴第一、五、六、八、九等戰區和西安、桂林,為前線將士送去大批適用物品和醫藥品,鼓舞了士氣。三是搶運回大批醫藥、器材。第三廳通過多方努力,獲得海外華僑同情,支援了大批醫藥物資和器材,都存放在雲南昆明,由於國民黨政府有關部門企圖據為己有,設定重重障礙,不能運回重慶送往前線,郭沫若為此十分惱火,最後將這一艱巨任務交給王本一(富順獅市人)。王到昆明後,在同鄉陳銓(西南聯大教授)啟發下,直接面會龍雲和盧漢,利用地方實力派與國民黨中央的矛盾,取得龍、盧的支持,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雲南分會的協助下,終於將滯留昆明的物資全部運回重慶。郭沫若非常高興,對王本一進行嘉獎,還揮毫贈送王本一楹聯一副:練達人情皆學問,洞明世故即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