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是2016年8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薦戈、張騰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簡明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
- 作者:宋薦戈、張騰霄
- ISBN:9787503477539
- 頁數:632頁
- 定價:86元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研究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的歷史,其目的就是為了實事求是地探索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的發展路徑,尋求其軌跡,總結其經驗,闡述其貢獻,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鑑。
《簡明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在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對新形勢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將發揮積極作用。
圖書目錄
序/滕純
引言
上編 蘇區的教育
第一章 從井岡山教育起步
一、紅旗插上井岡山
二、加強紅軍的日常教育
三、創辦紅軍教導隊和各種訓練班
四、在勞動民眾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
第二章 蘇區教育的方針和政策
一、“蘇區”名稱的由來和各蘇區的創建
二、各主要蘇區制定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政策
三、關於蘇區教育方針政策的一場爭論
四、蘇維埃文化教育總方針和中心任務的提出
五、蘇區的主要教育政策
六、蘇區的教育立法
第三章 紅軍是個大學校
一、“古田會議決議”確定了紅軍教育的指導方針
二、在紅軍中開展日常教育
三、各地紅軍創辦的紅軍學校
四、中革軍委直屬的紅軍學校
第四章 幹部教育遍地開花
一、開展幹部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廣泛開展在職幹部教育
三、創辦黨政幹部學校
四、舉辦各類專業幹部學校
第五章 社會教育登堂人室
一、亘古未有的大事情
二、社會教育的任務和內容
三、社會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教育形式
四、工人教育的開展
五、婦女教育的開展
第六章 兒童教育成績喜人
一、實施免費義務教育
二、列寧國小的教育原則、學制和課程設定
三、列寧國小的教材和教學方法
四、列寧國小的教師和學生
五、國小教育蓬勃發展
六、托幼教育已經起步
第七章 共青團、少先隊、共產兒童團和蘇區教育
一、共青團和蘇區教育
二、少先隊和蘇區教育
三、共產兒童團和蘇區教育
第八章 在戰略轉移中繼續辦教育
一、中央紅軍在戰略轉移中的宣傳教育活動
二、紅四方面軍在戰略轉移中的宣傳教育活動
三、紅二、六軍團在戰略轉移中的宣傳教育活動
四、在老蘇區堅持辦教育
中編 抗日根據地的教育
第九章 舉起抗日教育的大旗
一、頒布抗日救國綱領和制定抗戰初期的教育政策
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抗日根據地的教育管理
第十章 新民主主義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一、新民主主義教育思想的奠基
二、新民主主義教育思想的形成
三、新民主主義教育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第十一章 把在職幹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一、居於全部教育工作的首位
二、有領導有計畫地開展在職幹部教育
三、從實際出發確定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第十二章 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的幹部學校
一、中共中央黨校
二、抗日軍政大學
三、陝北公學
四、延安馬列學院和中央研究院
五、魯迅藝術學院
六、抗大三分校和八路軍軍事學院
七、青年、婦女、工人、民族幹部學校
八、延安大學
九、陝甘寧邊區行政學院和中共陝甘寧邊區黨校
第十三章 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創辦幹部學校和幹部訓練班
一、抗大總校和在敵後創辦的抗大分校與陸軍中學
二、華北聯合大學
三、中共華中局黨校
四、山東公學和魯中公學
五、太行抗戰建國學院
六、鄂豫邊區洪山公學
七、瓊崖抗日公學和瓊崖抗日軍政幹部學校
九、新疆新兵營和新疆航空隊
十、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幹部訓練班
第十四章 師範教育迅速發展
一、高等師範教育的任務和主要教育院系
二、中等師範教育的任務和主要師範學校
三、國小教員訓練班的特點和作用
第十五章 注重科學教育
一、共產黨人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科學教育思想
二、延安自然科學院在科學教育中的貢獻
三、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科學教育
四、成立科學社團,普及科學知識
第十六章 開辦冬學和發展社會教育
一、廣泛開展冬學運動
二、大力發展民眾學校
三、遍布村鄉的識字組和識字班
四、社會教育的改革和新發展
第十七章 國小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一、在戰爭環境中發展國小教育
二、抗日國小的學制、課程和教材
三、抗日國小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
四、按照民眾“需要”和“自願”的原則改革國小教育
五、抗日根據地的托幼教育
第十八章 中學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一、陝甘寧邊區中學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二、華北抗日根據地中學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三、華中抗日根據地中學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第十九章 青救會、抗日兒童團和抗日根據地的教育
一、青救會和抗日根據地的教育
二、抗日兒童團和抗日根據地的教育
下編 全國解放區的教育
第二十章 解放區開展教育工作的背景和教育方針政策
一、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國際國內形勢
二、解放區的鞏固和擴大
三、解放區的教育方針政策
第二十一章 幹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整頓與改革
一、在職幹部教育進一步制度化和正規化
二、幹部學校向正規學校轉型
三、大辦“抗大式”訓練班類型的幹部學校
第二十二章 把民眾教育抓緊抓好
一、農民教育與中心工作相結合
二、向工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
三、市民教育的對象、形式和內容
第二十三章 普通教育走向正規化
一、抗戰勝利後解放區普通教育的一般情況
二、中等教育走向正規化
三、國小教育的正規化
四、普通教育正規化的經驗
第二十四章 青年團、少先隊(兒童團)和解放區的教育
一、青年團和解放區的教育
二、少先隊(兒童團)和解放區的教育
第二十五章 革命根據地教育家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一、徐特立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二、吳玉章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三、成仿吾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四、何長工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五、董純才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六、柳浞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七、劉皚風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八、戴伯韜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九、張騰霄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十、陶端予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
結束語
一、教育工作必須為革命戰爭和根據地建設服務
二、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三、教育應由共產黨領導,要堅持民眾路線的方針
四、要正確對待知識分子,建立文教統一戰線
附錄一 董純才和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研究
附錄二 新中國成立後研究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的部分參考資料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