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簡儀
- 外文名:abridged armilla
- 發明時間:1276年
- 分類:天文儀器
- 發明人:郭守敬
- 作用:觀測天體位置
簡介,結構特點,發明人簡介,
簡介
簡儀是元代漢族天文學家郭守敬發明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它與渾儀一樣用於測量天體的位置。但是,渾儀的結構比較繁雜,觀測時經常發生環與環相互阻擋視線的現象,使用極不方便。郭守敬的簡儀不僅取消了白道環、黃道環,而且把整個渾儀分成了兩部分:一個是赤道經緯儀,一個是地動儀。兩個裝置同放在一個長方形的底座上。其中赤道經緯儀是簡儀的主要部分,有時也就把它稱為簡儀。它由一個赤道環和一個帶著望管的四游環組成,並且赤道環被移到四游環的邊緣,整個儀器北高南低、傾斜地架在支架上,使赤道環平行於天球赤道,四游環穿過一根垂直於赤道環的軸轉動起來,正好和天球轉動的方式一樣。
結構特點
簡儀包括相互獨立的赤道裝置和地平裝置,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 365.25 日分度。
簡儀的赤道裝置用於測量天體的去極度和入宿度(赤道坐標),與現代望遠鏡中廣泛套用的天圖式赤道裝置的基本結構相同。它由北高南低兩個支架,托著正南北方向的極軸,圍繞極軸旋轉的是四游雙環,四游環上的窺管兩端安有十字絲,這是後世望遠鏡中十字絲的鼻祖。極軸南端重疊放置固定的百刻環和游旋的赤道環。為了減少百刻環與赤道環之間的摩擦,郭守敬在兩環之間安裝了四個小圓柱體,這種結構與近代"滾柱軸承"減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
簡儀的地平裝置稱為立運儀,它與近代的地平經緯儀基本相似。它包括一個固定的陰緯環和一個直立的、可以繞鉛垂線旋轉的立運環,並有窺管和界衡各一。這個裝置可以測量天體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簡儀的底座架中裝有正方案,用來校正儀器的南北方向。在明制簡儀中正方案改為日晷。
簡儀的主要裝置是由兩個互相垂直的大圓環組成,其中的一個環面平行於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環”;另一個是直立在赤道環中心的雙環,能繞一根金屬軸轉動,叫做“赤經雙環”。雙環中間夾著一根裝有十字絲裝置的窺管,相當於單鏡筒望遠鏡,能繞赤經雙環的中心轉動。觀測時,將窺管對準某顆待測星,然後在赤道環和赤經雙環的刻度盤上直接讀出這顆星星的位置值。有兩個支架托著正南北方向的金屬軸,支撐著整個觀測裝置,使這個裝置保持著北高南低的形狀。這是我國首先發明的赤道裝置,要比歐洲人使用赤道裝置早5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