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菜茶製作

簕菜茶製作

簕菜茶製作,廣東省江門市恩平市地方傳統技藝,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之一。

簕菜茶製作流傳至21世紀初至少有300年歷史,主要分布在江門市恩平市一帶。簕菜茶有祛風除濕、解毒、散瘀止痛、舒筋活血、降血壓等功效,其製作工藝流程有採摘、選葉、攤青、炒青(殺青)、揉形捻汁、溢香(焙乾)、簸選、包裝等八個步驟。

2021年2月9日,簕菜茶製作入選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Ⅷ-4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簕菜茶製作
  • 批准時間:2021年2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江門市恩平市
  • 項目編號:Ⅷ-41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簕菜在恩平民間被當作蔬菜食用的歷史久遠,《恩平縣誌》(1985版)中就有“地方特色菜—野生簕菜”的菜譜記載。簕菜茶製作是簕菜食用的一種方式,《恩平市志》(1979-2004)“恩平簕菜”記載:“簕菜是當地傳統美食,簕菜葉泡茶是當地傳統民間習俗”,由此可見,簕菜茶製作存在於民間有一定的歷史才能形成飲用簕菜茶的傳統習俗。
在由原恩平縣地方志辦公室工作人員羅學華、吳仲華等著,並於1992年在美國《星島日報》連載的紀實體歷史小說《南疆喋血記》中有簕菜茶使用的場景描述:“……戰鬥失敗,王興率隊退回藍坑休整,糧缺,食野菜,地濕,飲簕菜茶驅瘴……”。王興是明末清初著名抗清復明將領,有史可查。據此推理,簕菜茶在明末清初已經存在,流傳至21世紀初至少300年,準確的起源年份已無從考證。
簕菜茶製作
簕菜茶製作現場

工藝特徵

(一)藥食同源特徵明顯
簕菜被恩平人當成蔬菜、老火湯料和藥材的歷史久遠,在民間流傳甚廣,無論被當作蔬菜食用,還是煲湯,均注重簕菜的藥用價值。在恩平民間,流傳很多以簕菜為主藥的獨味單方,多用於治療或者輔助治療祛風除濕、消瘀止痛、疏風、消腫、止癢、舒筋活血、消腫解毒之類疾病。簕菜茶除了具有簕菜的藥效外,還具有代用茶的作用,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傳統茶製品。
(二)具有傳統制茶技藝但又獨具特色
簕菜茶的製作工藝與中國傳統制茶工藝大部分相同,選料、殺青、揉捻等流程以及簸箕、鐵鍋等製作工具都基本一致,但加進了突出簕菜茶藥用價值的製作工藝,如在揉捻和溢香工藝中要將簕菜的汁液通過溫度、力度使之從葉和梗中部分溢出至表面,這是簕菜茶製作與傳統制茶工藝的不同之處,也是簕菜茶製作基於與傳統茶葉不同的材質和不同用途的獨特而鮮明的特色,這是傳統茶文化的兼容、拓展和發展。
簕菜茶製作
恩平簕菜創意體驗園
(三)密切契合時代生活需求
在簕菜茶製作的初始時代,是為了方便將簕菜儲存起來以供在歉收時期食用;在明末清初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段時期,主要將簕菜茶當作藥材使用;在改革開放初期,逐步被當作代用茶使用;在21世紀初,簕菜茶製作得到了發展,向養生保健方向發展,簕菜茶的發展和時代的生活需求聯繫。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文化價值
簕菜茶製作將傳統茶文化與當地特有資源和當地人民生活需求相結合,再現了歷史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蘊藏著當地的文化基因、群體智慧和思想精髓,蘊含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元素和內涵,具有地域文化傳承價值。
簕菜茶製作
簕菜茶製作傳承人李雪壯
經濟價值
簕菜茶製作對推動和促進當地文旅融合,研究民間對當地資源的科學運用,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等均有一定的作用。

傳承人物

李雪壯,男,1957年1月生於恩平市恩城米倉村民委員會潭洞村。簕菜茶製作第二代傳承人,恩平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大人山簕菜專業合作社社長,評茶員、高級種植師,恩平市政協委員。

保護措施

1、2004年,簕菜茶製作傳承人李雪壯成立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恩平市雪荘茶廠,通過SC認證,註冊簕菜茶系列產品專用商標為“大人山”牌“雪荘”牌。
2、2007年,簕菜茶製作傳承人李雪壯成立大人山簕菜茶經濟合作社,致力於簕菜茶生產保護、研發和推廣。
3、2019年,簕菜茶製作傳承人李雪壯籌建恩平市簕菜文化創意園。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簕菜茶製作
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簕菜茶製作”授牌儀式。
1、2021年4月17日,在恩平簕菜美食文化周暨“一品怡杯”廣東叢林越野挑戰賽活動開幕式上進行了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簕菜茶製作”授牌儀式。
2、2022年,簕菜茶製作被納入簕菜文化創意園位的恩平特色簕菜課程中,成為恩平文旅的“網紅打卡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