篣,拼音péng、páng,部首為竹,總筆畫十六畫,上下結構的漢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篣
- 拼音:péng、páng
- 字形分析:上下結構
- 筆畫:16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篣
拼音:péng、páng
注音:ㄆㄥˊ、ㄆㄤˊ
部首:竹
筆畫:16
字形分析:上下結構
筆順:ノ一丶ノ一丶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鄭碼:MSWS
五筆86:TUPY
五筆98:TYUY
倉頡:HYBS
四角號碼:88227
UniCode統一碼:U+7BE3
字義:
1、音:páng
詞義:竹名。《廣群芳譜》引戴凱之《竹譜》:“篣竹有毒,夷人以刺虎,輒死。”
2、音:péng
詞義:同“搒”。捶打。《後漢書·虞延傳》:“加篣二百。”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𠀤音旁。《類篇》箕屬。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百葉參差,生於南垂。傷人則死,醫莫能治。亦曰篣竹,厥毒若斯。
又《廣韻》薄庚切《集韻》《正韻》蒲庚切,𠀤音彭。《博雅》籠也。《揚子·方言》籠,南楚江沔之閒謂之篣。
又笞擊也。與榜同。《後漢·虞延傳》延為洛陽令,隂氏有客馬成為奸盜,延收考之,隂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篣二百。《注》篣,捶也。音彭。
又《廣韻》薄庚切《集韻》《正韻》蒲庚切,𠀤音彭。《博雅》籠也。《揚子·方言》籠,南楚江沔之閒謂之篣。
又笞擊也。與榜同。《後漢·虞延傳》延為洛陽令,隂氏有客馬成為奸盜,延收考之,隂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篣二百。《注》篣,捶也。音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