篔

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竹子 [tall bamboo poles grown along the river]。如:篔簹(陝西洋縣篔簹谷所產之竹);篔房(竹房);篔簦(有長柄的竹笠);篔篔筍(大竹筍)

篔,發音有誤 yu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篔
  • 拼音:yún
  • 部首:竹
  • 部外筆畫:7 
篔,部首筆畫,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其他辭彙,篔,民俗參考,字形結構,音韻參考,古籍解釋,

(疺)
yún

部首筆畫

部首:竹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3
五筆86:TKMU 五筆98:TKMU 倉頡:HRBO
筆順編號:3143142512534 四角號碼:888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B7C

基本字義

1. 〔~簹〕生長在水邊的大竹子。
2. (疺)

詳細字義

〈名〉
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竹子 [tall bamboo poles grown along the river]。如:篔簹(陝西洋縣篔簹谷所產之竹);篔房(竹房);篔簦(有長柄的竹笠);篔篔筍(大竹筍)
篔 yún 簹dāng
注釋,[tall bamboo poles grown along the river]。
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生長在水邊的大竹子,
1:陝西洋縣篔簹谷所產之竹
2:地名,廈門思明區內一個街道辦事處,篔簹街道辦事處,來源於篔簹湖
3:地名,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鎮篔簹村
4:地名:浙江省瑞安市篔簹橋村。來歷:古時村邊塘河橋以竹搭建(現為鋼混結構),由此而得村名。歷史名人:清朝水師將領陳步雲。

其他辭彙

篔房(竹房);
篔簦(有長柄的竹笠);
篔篔筍(大竹筍)
篔簹既是一種竹名,那么它是什麼竹子呢?陳松河通過考證大量相關文獻得出結論,“篔簹竹”高應為7米以上,圍徑應是34.5厘米(換算成直徑約為11厘米),節間長(一節相距)應是1.38米。以此標準來衡量,在如今稱之為“大竹子”、“巨竹”實不為過。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廈門地區的確有這么大的竹子,因為廈門地區屬於南方大型叢生竹分布區,出現大的竹子類型並不為怪。

陳松河說,曹毗《湘中賦》“竹則篔簹白,烏,實中,紺族”指出了篔簹竹是一種白(皮)竹子,相關記載又進一步推斷篔簹竹的表面應覆蓋有一層白色粉末狀的東西,而且該竹“葉疏而大”。
一些人也許會納悶,為什麼篔簹港沒有“篔簹”的記載呢?如廈門最早的方誌《鷺江志》、民國時的《廈門志》和《同安縣誌》均不見有“篔簹竹”。
陳松河認為這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些方誌記述的時候篔簹竹分布範圍較窄,確實漏記了。二是這些方誌有記述,只是與如今的叫法不一樣。其中《鷺江志》中的“雪竹”、“長枝竹”,《同安縣誌》中的“箭竹”、“釣竹”等,皆有可能是篔簹竹,只是史料上沒有詳細特徵描述而無法確證罷了。

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粉單竹真的是篔簹竹,那么,重現“篔簹漁火”美妙勝景時,可適當考慮種植一些,展現其挺拔、脫俗的身影,增添一份詩情畫意。

拼音:yún 注音:ㄩㄣˊ
部首:竹 部首筆畫:6 總筆畫:16
康熙字典筆畫( 篔:16; )
五筆86:TKMU  五筆98:TKMU  倉頡:HRBC
四角號碼:88806  UniCode:U+7BD4

民俗參考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員(zhuyuan)
[ 筆順編號 ]:3143142512511134
[ 筆順讀寫 ]:撇橫捺撇橫捺豎折橫豎折橫橫橫撇捺

音韻參考

[ 廣 韻 ]:王分切,上平20文,yún,臻合三平文雲
[ 平水韻 ]:上平十二文
[ 粵 語 ]:wan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玉分切,音雲。篔簹,竹名。《異物志》篔簹,生水邊,長數丈,圍尺五六寸,一節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土人績以為布。《戴凱之·竹譜》篔簹竹最大,大者中甑,筍亦中射筒,薄䏎而最長,節中貯箭,因以為名。《柳宗元·柳州山水記》篔簹,湘湖閒皆有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篔簹谷在洋州,與可甞令余作洋州三十詠,篔簹谷其一也。
《集韻》乾權切,音員。義同。於權切,音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