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魚,生活在三億五千萬年前的動物。和現代魚相似,但頭部和肩部有沉重的硬骨,頸部有關節,所以又叫它“節頸魚”。盾皮魚綱(Placodermi)已經絕滅的一大類(節頸魚目)身體被甲的有齶魚類的統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節頸魚
- 別稱:尾骨魚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盾皮魚綱
- 目:節頸魚目
基本介紹,生活方式,
基本介紹
節頸魚(arthrodire)
發現於泥盆紀中海洋和淡水沉積中。早期的節頸魚類,如窄鱗魚屬(Arctolepis),體形平扁,體甲發達。肩棘中空,向後彎曲,可能用以支持身體或在水底活動。
後期的節頸魚類,如中泥盆紀粒骨魚屬(Coccosteus)趨向海洋生活,體甲薄於窄鱗魚屬,骨質的頭甲與軀甲,每側各以一關節彼此相連,從而使頭能自由活動。掠食性,骨質齶前部具齒狀突出,後部成切緣。體後部及尾裸露。肩棘短縮,有些種類肩棘已消失。
節頸類絕滅於晚泥盆紀,恐魚屬(Dinichthys)有時合入鄧氏魚屬(Dunkleosteus)是這一時期的代表,與粒骨魚相似,但長得很長,可達9公尺(30呎),而粒骨魚僅0.6公尺(2呎).
泥盆紀中曾存在有許多節頸魚類分支,其中葉鱗魚屬(Phyllolepis)是失去大部頭甲的特化魚類。以前被當作甲冑魚類(ostracoderms)。褶齒魚類(ptyctodonts)與節頸魚類近緣,生活於海中,可能以軟體動物為食。褶齒魚類曾被認為是銀鮫類的祖先,但證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