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義冢是當地同治回亂中死難者的匯葬之地。其碑原在甘肅省寧縣新莊鎮,後搬遷至寧縣博物館保存,記述清同治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城池失陷慘案。撰文者為邑人石鏡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節義冢
- 館藏地點: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博物館
- 所屬年代:民國
節義冢
清同治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失城慘案紀念碑
節義冢碑記。節義冢,吾邑前清遭回賊破城死難者匯葬處也。同治元年陝回叛,二年,竄入甘,甘迴響應,連陷平、慶、涇、固等屬數十州縣,隴以東無完土。時粵寇洪楊之徒踞金陵號太平天國,占領中國幅員之半,清廷方有事東南無暇西顧,賊遂得以橫行隴上,豕突狼奔莫之敢御。迨湘陰左公宗棠督師西征勘定大亂,邑人歸者乃收其遺骼,匯葬於東門之外,名曰節義冢,迄今且七十有四年矣。方賊之圍攻吾邑也,邑紳石琮實為團頭,團丁才可五百餘,以與數十萬亡命悍賊相搏,固守三年之久,至力萬分無可支而城始陷。琮巷戰身被數十創始倒地死,其家人及合城士庶亦俱死以視。世之膺民社擁節旄,平時威福自姿聲勢赫赫不可嚮邇,一旦臨小變故輒抱頭鼠竄以逃者,其賢不肖為何如?矧區區一紳與蚩蚩眾庶無官守,無地方之責而竟至於斯,即不謂之節義而節義亦實不可入己。抑清聞之當城圍緊急,琮自齧手指出血為書,夜縋人城下潛赴長武求救,當是時,雷正綰統雄兵駐長武,力尚足以制賊,而琮又任雷部營務處,意必能來援,不圖雷只佯允之,而訖無救援意。比往求者返至米家頭見烈焰騰天城已陷矣,時同治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也。邑人於是日建立道場以誌哀感,置地若干畝以為享祀之需。清懼夫後之人竟忘其所以,爰糾合邑眾於冢之周遭築以短垣,冢前修蓋享堂三楹,堂後豎立石碑,碑之陽題曰節義冢以存舊名,而書其事於碑陰俾後有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