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瓜黑斑病是由瓜鏈格孢引起的、發生在節瓜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或果實。果實染病初生水漬狀小圓斑,褐色,後病斑逐漸擴展為深褐色至黑色病斑;葉片染病,病斑生於葉緣或葉面,褐色,不規則形,嚴重時,致葉大面積變褐乾枯。
節瓜黑斑病的發生與田間生態條件關係密切,坐瓜後遇高溫、高濕易發病;田間管理粗放、肥力差發病重。
節瓜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無病種瓜留種、增施有機肥等。發病初期還可以選用化學藥劑噴藥防治,棚室栽培的還可採用粉塵劑或煙霧劑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瓜黑斑病
- 外文名:Chiehqua Alternaria blight
- 病原:瓜鏈格孢
- 為害作物:節瓜
- 為害部位:葉片、果實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節瓜黑斑病病原為瓜鏈格孢(學名:Alternaria cucumerina (Ell. et Ev.) Elliott.),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叢生於葉兩面,分生孢子梗單生或小叢生,直立或彎曲,有時呈屈膝狀,圓筒形,具分隔,色淺或近褐色,大小110微米×(6~10)微米,通常可見幾個發育的分生孢子的孢痕;分生孢子單生,偶見2個鏈生,倒棍棒狀,具長喙,淺色至金褐色,平滑或具小疣,長約130~220微米,基部最寬處為15~24微米,個體具6~9個橫隔和幾個縱隔,喙分隔淺褐色,基部寬4~5微米,很快變為狹至1~1.2微米。
該菌在5~40℃下均可萌發,25~32℃菌絲萌發率最高,生長最快。該病原除為害節瓜外,還可侵染葫蘆科的其他作物。
為害症狀
節瓜黑斑病主要為害節瓜的葉片和果實。果實染病初生水漬狀小圓斑,褐色,後病斑逐漸擴展為深褐色至黑色病斑,未見葉片染病。葉片染病,病斑生於葉緣或葉面,褐色,不規則形,嚴重時,致葉大面積變褐乾枯。
侵染循環
果實染病病菌來自於土壤中的病殘體上,在田間借氣流或雨水傳播,條件適宜時幾天即顯症。
流行規律
節瓜黑斑病的發生與田間生態條件關係密切,坐瓜後遇高溫、高濕易發病。田間管理粗放、肥力差發病重。
防治方法
- 選用無病種瓜留種。
- 增施有機肥或施用惠滿豐多元複合液肥400毫升,對水稀釋500倍葉面噴灑可增強抗病力。
- 發病初期,噴灑25%密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代森錳鋅(新萬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10天1次,防治2~3次,視病情上述藥劑輪換或交替使用,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也可以可採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性粒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澳菌精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70%代森聯乾懸浮劑700~1000倍液,或50%福美雙·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隔7~10天噴1次。
- 棚室栽培還可採用粉塵劑或煙霧劑。前者於傍晚噴撤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千克,後者於傍晚點燃45%百菌清煙劑,每667平方米200~250克,隔7~9天1次,視病情輪換或交替使用。采果前7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