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場

節場

節場,又稱“廟市”或“廟會”,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舉行。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節場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場
  • 又稱:“廟市”“廟會”“集會”
  • 廟會會期:少則1天,多則一周
  • 影響:農工商皆定期赴會
節場,可以說正是廟會形成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軌跡”。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而廟會風俗則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它又是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
節場其形成的物質條件是集市,其次是宗教文化背景。廟會時,農工商皆定期赴會,參加貿易,同時亦舉行相關的文藝演出,如舞蹈、戲曲、花會等。?
傳統廟會是集會貿易的一種形式,但比通常的逢集貿易規模大,商品多,多在麥收前農閒時舉行,並有鮮明的季節特點。一般來說,正月、二月舉行的古會以燒香、玩燈為主;三、四月舉行的古會以出售麥收工具和交換農副產品為主。,大多數為3至5天。
節場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節場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