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

箸,拼音:zhù 注音:ㄓㄨˋ。

本義:筷子。現可作名詞,亦可作動詞。多出現於古文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箸
  • 拼音:zhù
  • 部首:竹
  • 五筆86&98:TFTJ
  • 筆順編號:31431412132511
  • 結構:上下結構
  • 造字法:形聲
  • 詞性:名詞、動詞
基本信息,漢字釋義,方言集匯,使用禁忌,三長兩短,仙人指路,品箸留聲,擊盞敲盅,執箸巡城,迷箸刨墳,淚箸遺珠,顛倒乾坤,定海神針,當眾上香,交叉十字,落地驚神,千夫所指,

基本信息

箸是中國漢族發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進食工具。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我國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箸。我國有史記載的用箸歷史已有3000多年。
世界各國以箸為日常飲食工具的,有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蒙古國(部分使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泰國的華人。
箸,拼音:zhù 注音:ㄓㄨˋ
田字格中的“箸”字田字格中的“箸”字
簡體部首:竹,部外筆畫:8,總筆畫:14
繁體部首:竹,部外筆畫:9,總筆畫:15
五筆86&98:TFTJ
倉頡:HJKA
鄭碼:MBM
筆順編號:31431412132511
四角號碼:88604
UniCode:CJK

漢字釋義

〈名〉
(1) (形聲。從竹,者聲。本義:筷子。又作“筯”) 同本義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禮記·曲禮》。註:“今人或謂箸為梜。”
紂為象箸,而箕子唏。——《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宮商畢備,諧於絲竹。——《隋書·萬寶常傳》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難》
輟箸嘆曰。——清· 周容芋老人傳
亦輟箸曰。
獨一箸間。
倉卒無餚,不敢苦勸,請再進一箸。——《西遊記.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4) 又如:長箸(較長的筷子);箸長碗短(比喻餐具凌亂不齊);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動〉
(1) 通“著”。顯明;顯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強國
致忠信,箸仁義。——《荀子·王霸
(2) 撰寫,寫作。後作“著” [write]
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後漢書
及稍定漢諸儀法,皆 叔孫生為太常所論著也。——《史記》
(3) 又如:箸錄(記載;記錄);箸論(著作,論述);箸撰(撰述;寫成的作品)

方言集匯

◎ 粵語:zyu3 zyu6
◎海南話:ddul(同音:豬)
◎ 客家話:[寶安腔] cu3 [陸豐腔] chu3 [東莞腔] zu5 [海陸豐腔] chu6 [客英字典] chu5 [台灣四縣腔] cu5 [梅州腔] chu5 [客語拼音字彙] cu4
◎ 潮州話:de 潮陽普寧口音:dǔ
廣豐話:jie 3聲
◎海陸豐話:di 3聲
◎閩北話:dv 1聲
閩東語:dü6
◎閩南語:di5
◎莆田:ty
◎台州:dz
◎義烏:dzi
仍稱呼筷子為箸的地區
筷子,古代稱為箸。
現在仍稱呼筷子為箸地區有:
福建(閩語區)
廣東潮汕(潮州)
台灣
廣東
廣西
客家地區(筷、箸並用)
贛語片
溫州
義烏
南昌
唐縣
越南“đũa”
韓國(朝鮮)“저”(jeo)
日本(はし、hashi)
山東雖然不稱筷子為箸,但盛放筷子的籠子仍然稱“箸籠子”
中日韓的區別
中日韓的區別
中國:多竹製,稍長,圓頭方尾。(中國大桌吃飯,箸長方便)
日本:多木製,稍短,尖頭粗尾。(日本人喜歡食用生魚片,稍短尖頭適合夾魚片)
韓國:多金屬制,中等,形狀扁。(韓國人燒烤多,所以金屬,加之有用金屬餐具的傳統。)

使用禁忌

漢族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為“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擺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擺放在飯碗的正中。但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三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品箸留聲

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的 發出噝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擊盞敲盅

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裡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與施捨。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俗話說“敲碗敲筷子,討吃一輩子。”

執箸巡城

這種做法是手裡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裡巡找,不知從哪裡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裡拿著筷子在菜盤裡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淚箸遺珠

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裡夾菜時,手裡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顛倒乾坤

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倒使,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定海神針

在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裡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於在歐洲當眾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當眾上香

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為大不敬,因為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裡是決不被接受的。
但這一條並非適用於全中國,在湖北某些地方,筷子橫放在碗上才是供死人食用的,豎著放反而沒事。大家不必須因為有人豎著插筷子就認為對方沒有教養或者心存怨言,或者認為對方有錯一定要改,風俗各有不同,相互尊重的時候,大家都放在筷架就好了,不然你覺得他插著不敬你,他覺得你橫著不敬他。

交叉十字

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落地驚神

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為人們認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旦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後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後再撿起筷子,嘴裡同時說自己該死。

千夫所指

通常這一條也是不雅的,但現今很多人都觸犯了此項習俗。“千夫所指”的意思是在喝酒或者閒聊時不使用筷子,而把筷子架放於盤碟與桌案之間,其筷尖往往是高高翹起同時指向會餐者,這樣是很不禮貌的,與以上所述“仙人指路”相近,有謾罵或指責別人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