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箭竹林村
- 別名:箭竹林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1906人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東鄰小新街鄉,南鄰小新街鄉,西鄰 采山坪村委會,北鄰新城村委會。轄箭竹林、小中寨、平安寨、梭山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21戶,有鄉村人口1906人,其中農業人口1906 人,勞動力10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08。全村國土面積3.25平方公里,海拔1640米,年平均氣溫16.4 ℃,年降水量1617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071畝,人均耕地1.2畝,林地2797.8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一產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5.66%。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6.1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畜牧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草果產業,稻田養魚、輸出剩餘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071畝(其中:田713畝,地1358 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 2797.8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一產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5.66%。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4.9萬元,占總收入的44.53%;畜牧業收入118.34萬元,占總收入的45.8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30頭,肉牛45 頭);林業收入4.16萬元,占總收入的1.61%;第二、三產業收入20.56萬元,占總收入的7.96%;農民人均純收入876.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1人(占勞動力的10.16%),在省內務工101人。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7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97戶通自來水,有42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38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4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2.40%和59.1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9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0戶(分別占總數的94.77%和83.14%)。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13畝,有效灌溉率為34.4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1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8畝。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7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3.08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03戶,共鄉村人口1385人,其中男性694人,女性691人。其中農業人口1385人,勞動力827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6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箭竹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上新城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56人,中學生5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9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7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43.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0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8.5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23人,黨員中男黨員22人,女黨員1人。 團員96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民思想意識開放程度不夠,農業生產的投入不足,農民人均純收入除了支付生活費開支外,其餘的基本用於子女教育及婚姻、醫療等支付和儲備,無力顧及生產投入。基礎設施落後,教育事業硬體設備較弱,師資力量薄弱。農民技術單一,培訓次數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發展農村經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把“三農”工作作為當前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在思想上擺正農業和農民的位置,在行動上多給農民一些引導、幫助、服務。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培植畜牧業,加快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工技術培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發展農村經濟,增加對教育事業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重點解決好農民養老和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