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7天掌握哲學知識

管理者7天掌握哲學知識

管理不僅需要技能,更需要智慧。智慧來自對生活實踐的觀察,也來自於先哲們的沉思默想。從先哲那裡獲得靈感,尋找企業管理實踐的智慧,是一條便捷的道路。 由吾同著作的《管理者7天掌握哲學知識》以管理者為題,立足於哲學家及其名言、故事,儘量將智慧套用於管理實踐中。因此,《管理者7天掌握哲學知識》採用了一個固定的體例形式:每天一個主題,分幾個小節,每個小節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引入哲學家的智慧;第二部分是管理悟道,即將這個智慧套用到管理中;第三部分是對這個智慧的引申;第四部分是管理要領,即管理者應該從中領悟的管理精髓。

基本介紹

  • 書名:管理者7天掌握哲學知識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 作者:孫科炎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29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143651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由吾同著作的《管理者7天掌握哲學知識》結合人性,探索了管理規律、制度以及人才的使用方法,提出了提高管理者自身威信和能力的一些建議。並且,針對實際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給出了實際的解決辦法。
不管你是初涉管理工作的新人,還是為管理而苦惱的老手,本書都會讓你有所收穫。

作者簡介

吾同 組織思維力教練,管理和工作思維素質培訓講師。曾協助聯想、華為、格力空調、裕元鞋業(中國台灣)、偉創力(新加坡)等世界一流企業和近百家中小企業進行管理思維力開發和訓練。

作者十多年來研究組織管理實踐和組織行為心理學,開設有“組織思維力訓練課堂”,內容涵蓋“執行思維力”、“中層管理思維力”等廣受歡迎的實踐訓練課程。累計訓練學員達數十萬人,成為眾多企業及其管理者提升組織管理水平、改善工作方法、挖掘人才心智慧型量的首選培訓課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天 知人性,方知進退
亞當·斯密:自利不是壞事,是好事
狄德羅:他已擁有的,決定他想要的
榮格:無因無果,也有追求
泰勒:絕對理性,是否行得通?
梅奧:人們不僅關心收益,還想要更多
麥克雷戈:看不到自覺的力量,也是糟糕的
莫爾斯、洛希:人性是複雜的,也是可塑的
第2天 所知為輕,不知為重
蘇格拉底:承認無知是一種境界
老子:所謂智,只是知其所知
笛卡爾:越學習,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泰勒斯:尊重知識,讓知識得其所用
達·文西:任何一種知識都有益於提高智力
馬斯洛:尊重事實,實踐出真知
第3天 在變化中尋找不變的道
歐布里德:一切皆變,只有本質不變
安提西尼:對手是最好的“陪練”
荀子:追求完美,不如追求和諧
阿那克薩戈拉:規律都具有客觀性,發現規律好辦事
傑弗遜:點燃蠟燭照亮他人者,自己周圍也不會黑暗
左丘明: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
馬基雅維利:時過境遷還頑固不化就是悲劇
第4天 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
塞涅卡:能約束自己的人,準能成功
叔本華:容易發怒是品格上最為顯著的弱點
伏爾泰:奉獻自己的價值,才會得到他人的追捧
康德:守信才有威信
孔子:以身作則,行勝於言
愛地巴:不管怎樣,都要保持一個好心態
恩格斯:承認錯誤,提高影響力
朱熹:擁有海量胸襟,才能成大事
第5天 天下無無用之人,無不棄之士
萊瑞·海克曼:人不可貌相,要摒棄偏見
馬克思:信任是生存的條件
席勒:什麼人吸引什麼人
洛克:換一種方法,才能把門打開
亞里士多德:沒有目的,就不會做出行動
孫臏:田忌賽馬,最佳化資源配置
第6天 管理成效取決於“理”
孟子: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孫武:慈不掌兵,紀律要嚴明
黑格爾:沒有激情,很難做成什麼大事
紀伯倫:在工作中學會享受生活
奧卡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第歐根尼:不會說話惹人嫌
第7天 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
王爾德:世界屬於那些不滿足的人
愛因斯坦:最聰明的人是最不願浪費時間的人
維根斯坦:凡是不能說的,就保持沉默
斯賓諾莎:改變觀念,才能管理得更好
韓非子:無為而治是真正的管理之道
西塞羅:地位越高,越應低著頭走路
克拉底魯:遵照道德準則生活最幸福

文摘

毫無疑問,如果一個管理者能夠洞悉人性、尊重人性、利用人性,那么他一定能夠做好管理活動。而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自利性”,因此,尊重“自利性”是首要的。但是,我們崇尚“自利”,卻不提倡“自私”。
自利不同於自私,只有自利性沒有節制地膨脹才會導致自私。自利傾向於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至少是不是有意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實現自己的利益。而自私則傾向於損人利己。由於利益的相關性,自利也會導致他利,而自私則萬萬不會造福於他人。
因此,在管理活動中,管理者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1)辨別員工的“自利”與“自私”。在亞當·斯密看來,出於本能的自利是合乎自然的,甚至是一種美德,因為白利基礎上的競爭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繁榮。但是隨著人類欲望的增長,自利可能發展為自私。這時,競爭將變為惡性的,穩定的合作秩序也將被破壞。
在一個企業中也是這樣,在生存壓力和資源約束下,員工的自利會推動良性競爭並促進企業的繁榮和發展,同時,自利的利他性也會促進企業內部之間的合作。但是一旦員工的自利變成自私,惡性競爭將會導致惡劣的工作氛圍,員工、部門之間的合作也不再成為可能,企業將變成“霍布斯森林”——一個人人自危、卑劣、恐懼的世界。
因此,為了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管理者需要有能力辨別員工的行為,需要對員工行為作出規範,而且這種規範要有能夠制約自私性的力量。
(2)自利而生,利他則使“自利”得以長久。既然自利是人的天性,那么,不光員工有自利性,管理者也有自利性。但是一個聰明的管理者是通過利他來實現自利的。
被譽為“經營之聖”的口本實業家稻盛和夫,在企業經營中倡導敬天愛人,實行“阿米巴經營法”,而這種經營哲學的精髓就是四個字,即“自利利他”。
27歲時,稻盛和夫創立了京都陶瓷公司。雖然只是一個小公司,但作為管理者仍需要對各種問題作出決策。但是,由於他出身技術人員,沒有一點管理知識的基礎.同時他當時也很年輕,沒有管理經驗。所以,他很苦惱,因為只要一次決策錯誤,公司就會一敗塗地。不久,他發現歷史上很多偉大人物都是依靠人心來成就自己的事業的,所以就決定以“人心”作為管理基礎。
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稻盛和夫招收了十名剛從高中畢業的新職員。但是,一年之後,也就是這些員工剛開始熟悉工作的時候,他們突然寫血書要求改善待遇,並提出一個強硬的要求——“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未來,我們就辭職”。當時.稻盛和夫連自己的家庭都沒有辦法給予充分的照顧,並且公司也才成立兩年,所以他認為如果自己為了留住員工而承諾“保證未來的待遇”是在說謊,所以他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員工的要求。但是,他也沒有退路,所以只是反覆和員工強調,“你們如果有勇氣離開公司,那為什麼沒有勇氣相信我呢?我用我的生命作賭注,為了大家我會去維護好這個公司。如果我是為了自己的私心雜念而經營公司,你們可以砍死我。”經過三天三夜的談判,員工總算信服了,決定繼續留在公司。
經過這次談判,稻盛和夫重新思考公司存在的意義,最終明白了並說出了這樣的話:“雖然起初我是為了實現一個技術人員的夢想而創辦了公司,但是一旦公司成立之後,員工們將自己的一生都託付給公司。所以公司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保障員工及其家庭的生活,並為其謀幸福,而我必須帶頭為員工謀幸福,這就是我的使命。”從此,他就把“為全體員工追求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幸福”作為京瓷的經營理念。
從此,員工也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公司,把自己當做公司的經營者而努力工作。這樣,稻盛和夫和員工之間也不再是經營者與工人的關係,而是為了同一個目的、為了共同的利益而不惜任何努力的同志,在全體員工中間萌生出了真正的夥伴意識。
正是在這樣的經營理念的護航下,稻盛和夫不但安然渡過這次危機,而且京都陶瓷公司以及另一家世界級企業KDDI,在50年的發展過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虧損的情況。
實際上,稻盛和夫的這個經營理念就是自利與利他的協調統一。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則生,沒有自利,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驅動力;而利他則是自利的另一面,利他使自利更長久,沒有利他,人生和事業就會失去平衡並最終導致失敗。
P5-7

序言

在一個企業中,如果管理有效,那任何事都能成功;如果管理無效,那什麼事都別想做成。可見,管理是重中之重,高超的管理能力也是每個管理者夢寐以求的。
眾所周知,管理這個概念是美國最先提出來的,然而日本的管理卻比美國還要成功,為什麼?就因為日本人不但把管理當成一門科學,還把它看成一門哲學,十分重視管理理念的經營。從哲學中學習管理,是現代卓越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的明智之舉。
而且.在企業管理中,優秀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是企業發展、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推力。但是,在別的企業,這些好的思想或者方法推行得順利,可以取得驚人的效果,但在自己的企業卻推行不下去或者推行了效果也不好。這樣的事情很常見。為什麼會如此呢?除了一些客觀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業文化的影響。然而,文化的影響又取決於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哲學。可以說,從哲學的高度來看待現代企業管理是最高層次的管理。
管理不僅需要技能,更需要智慧。智慧來自對生活實踐的觀察,也來自於先哲們的沉思默想。從先哲那裡獲得靈感,尋找企業管理實踐的智慧,是一條便捷的道路。就以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古代哲學來說,它主要包括儒家、道家與法家思想等。儒家思想主張“仁、義、禮、智、信”,主張啟發、教育、感化人;道家主張清靜無為,“無為而治”,主張尊重、順應客觀規律,不做違背客觀規律的事情;法家注重“法、勢、術”三者的結合。這三種哲學思想依然適用於現代企業管理經營活動。
僅是我們中國哲學的影響就這樣大了,再加上世界古今哲學,其影響力可想而知。無論古今還是中外,哲學都是一門充滿智慧的學科,它對我們現代的企業管理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
本書通過透視古今中外一些哲學家的故事和經歷,力爭挖掘隱藏在這些行為背後的一些管理技巧和經驗,藉助這些,我們也可以調整自己的管理行為。
本書結合人性,探索了管理規律、制度以及人才的使用方法,提出了提高管理者自身威信和能力的一些建議。並且,針對實際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給出了實際的解決辦法。
不管你是初涉管理工作的新人,還是為管理而苦惱的老手,本書都會讓你有所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