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考研輔導班

管理學考研輔導班

管理學考研輔導班,用於提高生產力的水平,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管理學考研輔導班
  • 目的: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
  • 作用:提高生產力的水平
  • 誕生於:《科學管理原理》
  • 本質:實施計畫、組織、人員配備
  • 規定性:管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內容
概述,規定性,流派構成,面臨課題,三論小釋,國學管理,《管理學》,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管理學專業,

概述

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管理活動自有人群出現便有之,與此同時管理思想也就逐步產生。事實上,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我們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論述。現代管理學的誕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學管理原理》( 1911年)以及法約爾(H.Fayol)的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為標誌。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誕生以來,管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管理學的研究者、管理學的學習者、管理學方面的著作文獻等等均呈指數上升,顯示了作為一門年輕學科勃勃向上的生機和興旺發達的景象。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管理學仍然需要大力發展其內容和形式。
所謂管理,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規定性

管理學的規定性是指管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內容。而管理學的規定性又取決於管理學研究對象的規定性,即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哈羅德·孔茨( H Koontz,《管理學》): 五種企業管理模式比較
未來的企業管理的目標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為基礎,適當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幾種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為什麼這樣講呢牽因為制度化管理比較“殘酷”,適當地引進一點親情關係、友情關係、溫情關係確實有好處。甚至有時也可以適當地對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關係做一點隨機性的處理,“淡化”一下規則,因為制度化太呆板了。知名獵頭烽火認同管理模式分為5種
1.親情化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利用家族血緣關係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即內聚功能,也就是試圖通過家族血緣關係的內聚功能來實現對企業的管理。從歷史上看,雖然一個企業在其創業的時期,這種親情化的企業管理模式確實起到過良好的作用。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尤其是當企業發展成為大企業以後,這種親情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就很快會出現問題。因為這種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緣關係中的內聚性功能,會由其內聚性功能而轉化成為內耗功能,因而這種管理模式也就應該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國親情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在企業創業時期對企業的正面影響幾乎是99%,但是當企業躍過創業期以後,它對企業的負面作用也幾乎是99%。這種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信用體制及法律體制還非常不完善,使得人們不敢把自己的資產交給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採取這種親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也是在企業初創階段有積極意義。在錢少的時候,也就是在哥們兒為朋友可以而且也願意兩肋插刀的時候,這種模式是很有內聚力量的。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尤其是企業利潤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哥們兒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業如果不隨著發展而儘快調整這種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會導致企業很快衰落甚至破產。我國有一個民營企業叫“萬通”,一開始就是五個情投意合的人創辦的一個友情化企業,當時大家都可以臥薪嘗膽,創業者之間完全可以不計較金錢。但是,當萬通拿到第一筆大的利潤的時候,五個人就開始有所摩擦。當時萬通的比較大的股東叫馮侖,他還想繼續堅持這種管理模式而使企業發展,他組織企業的創辦者讀《水滸》,讓大家記取散夥與分裂的教訓,但結果最後沒有解決問題,只好幾個人解散了這個企業,放棄了這種友情化管理模式。後來萬通由於創業者各自另起爐灶而孵化了好幾個企業。
3.溫情化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強調管理應該是更多地調動人性的內在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很快地發展。在企業中強調人情味的一面是對的,但是不能把強調人情味作為企業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則。人情味原則與企業管理原則是不同範疇的原則,因此,過度強調人情味,不僅不利於企業發展,而且企業最後往往都會失控,甚至還會破產。有人老是喜歡在企業管理中講什麼溫情和講什麼良心,認為一個人作為企業管理者如果為被管理者想得很周到,那么被管理者就必然會有很好的回報,即努力工作,這樣企業就會更好地發展。可見,溫情化管理模式實際上是想用情義中的良心原則來處理企業中的管理關係。在經濟利益關係中,所謂的良心是很難談得清楚的。良心用經濟學的理論來講,實際上就是一種倫理化的並以人情味為形式的經濟利益的規範化回報方式。因此,如果籠統地講什麼良心,講什麼人性,不觸及利益關係,不談利益的互利,實際上是很難讓被管理者好好乾的,最終企業都是搞不好的。管理並不只是講溫情,而首先是利益關係的界定。有些人天生就是溫情式的,對利益關係的界定往往是心慈手軟,然而在企業管理中利益關係的界定是“冷酷無情”的,對利益關係的界定,到一定時候“手不辣”、“心不狠”是不行的。只有那種在各種利益關係面前“毫不手軟”的人,尤其對利益關係的界定能“拉下臉”的人,才能成為職業經理人。例如,如果有人下崗的時候哭哭啼啼,一個人作為管理者心軟了,無原則地可憐下崗者而讓他上崗了,那這個人就完全有可能成不了職業經理人。
4.隨機化管理模式
隨機化管理模式在現實中具體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民營企業中的獨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獨裁式管理作為一種隨機化管理,就是因為有些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很獨裁。他說了算,他隨時可以任意改變任何規章制度,他的話就是原則和規則,因而這種管理屬於隨機性的管理。另外一種形式,就是發生在國有企業中的行政干預,即政府機構可以任意干預一個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最後導致企業的管理非常的隨意化。可見,這種管理模式要么是表現為民營企業中的獨裁管理,要么是表現為國有企業體制中政府對企業的過度性行政干預。現在好多民營企業的垮台,就是因為這種隨機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結果。因為創業者的話說錯了,別人也無法發言矯正,甚至創業者的決策做錯了,別人也無法更改,最後只能是企業完蛋。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謂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經確定的規則來推動企業管理。當然,這種規則必須是大家所認可的帶有契約性的規則,同時這種規則也是責權利對稱的。因此,未來的企業管理的目標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為基礎,適當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幾種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制度化管理比較“殘酷”,適當地引進一點親情關係、友情關係、溫情關係確實有好處。甚至有時也可以適當地對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關係做一點隨機性的處理,“淡化”一下規則,因為制度化太呆板了。如果不適當地“軟化”一下也不好辦,終究被管理的主要對象還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種各樣的思維的,是具有能動性的,所以完全講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適當地吸收一點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優點,綜合成一種帶有混合性的企業管理模式。這樣做可能會更好一點。這恐怕是中國這十幾年來在企業管理模式的選擇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共識性的結論。
——“本書目的是闡明經營理論和管理科學的基礎知識”。換句話說,孔茨認為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經營理論和管理科學,或者說管理學就是這兩部分的組合。 詹姆斯·H·唐納利(J. H. Donelly,《管理學基礎》):
——“討論只與某一待定的(雖然也是相當廣泛存在的)事例有關的管理過程。我們將就有限的資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開我們的討論”,即管理學說是研究有限資源的管理。 羅納德·科斯(新制度經濟學的奠基者,《企業的性質》)
—— “經營意味著預測與通過簽訂新契約,利用價格機制進行操作。管理則恰恰意味著僅僅對價格變化作出反應,並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產要素。” 羅納德·科斯教授對經營與管理的界定儘管是從契約、價格應變角度出發,但把握了管理的本質:即經營是與市場打交道,它利用價格機制使自己生產的產品和勞務在市場上獲得有利於自己的利益。而管理則是一個組織內部如何用行政命令機制調配組織有限資源而獲得最佳配置效率的過程;管理不與市場打交道,儘管它要對市場上價格作一定的反應。 如果按照科斯的定義,那么管理學就應該以這么一個規定性的管理作為研究對象。這樣,管理學的研究範圍就應該是兩大方面:
組織本身包括組織的動力學機制、組織的構造及運行等等;
組織內依靠行政機制運作的各種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對資源配置的整體性系統方法和針對局部問題的各種職能性方法。
事實上大多數著名的管理學著作和教材,儘管其章節安排、行文方式、觀點採納均有各自的特點,但基本上是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述,事實上哈羅德·孔茨和西里爾·奧唐奈的《管理學》也是如此。 管理學的定義:研究和探討組織及組織內資源配置的構造、過程、方式、方法的學科,是一門套用性理論學科,是管理學科群中最為基礎的學科。 對管理學的這么一種規定原本是美國管理學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國家如德國、日本的學者們卻不這么認為,他們在把管理局限於企業時,認為管理學還應該包括經營這一內容,於是便有了經營學一說,之後在我國便有經營管理學的稱法。

流派構成

1、管理學的流派
20世紀初誕生的管理學隨著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的努力,理論與實踐均呈現出空前的繁榮,流派疊出,新理論新思想不斷產生,人才輩出。哈羅德·孔茨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論管理理論的叢林》(1961年)和《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1980年),對1980年前的管理學領域內精彩紛呈的理論、主張等作過一個精闢的歸納與分析。他認為到1980年為上,管理學至少已發展有十幾個學派,典型的有:古典學派、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組織行為學派、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經營管理學派等等。
2、各流派研究的內容這些流派儘管各有自己對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論主張,但從內容上來看不超出三大內容:即組織、管理方式以及經營。
 科學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羅,本質上可以歸結為一種管理方式或方法,因為人的科學工作和協作及對人的激勵與效率關係的研究實為發展出相應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 古典組織理論法約爾和韋伯的典型的組織研究成果。
 行為科學學派代表人物有梅奧(E.Mayo)、馬斯洛(A.H.Maslow)、麥格雷戈(D.MeGregor)、盧因(K.Lewin)以及穆頓(J.S.Mouton)等,他們有的研究人際關係,有的研究人的需求與行為關係,也有的探討人的本性及相應管理的問題,還有的研究正式組織中非正式組織問題以及雙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歸結為組織的動力學過程,後者可歸結為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討。
社會系統學派代表人物巴納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過是從經理人員在組織中的作用角度看組織如何有效運作。
決策理論學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認為決策貫徹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組織就是決策,組織是由作為決策者的個人所組成的系統。然綜觀其著作,除上述觀點為組織方面的外,其餘主要是發展了決策的科學方法體系。
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等等研究內容不過是組織及組織內管理的科學方式方法。
經營管理學派是專門研究經營理論及經營中的管理問題。
3、各流派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從另一個方面來看,20世紀的管理理論學派儘管派別林立,實際上從分析方法來看,每個學派均有那些代表人物習慣的學科分析方法來對管理進行研究。
行為科學學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學知識、行為分析方法來研究組織、組織中的非正式組織、人際關係;
系統管理學派用系統理論和觀點來考察企業組織,分析組織的構造;
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為德魯克(P.Drucker)、戴爾(E.Dale)等,他們的研究方法是實證的、案例分析性的,對象直接是組織、組織中的管理問題。
管理科學學派數理分析方法
組織行為學派群體心理學分析方法 根據上述分析,狹義的管理學主要由組織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兩塊內容構成;廣義一點的管理學則還要加上經營領域的研究,這一領域的研究與經濟學相關。這三個方面的演進在過去50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徑。
3、管理學各流派的演進路徑
(l)組織理論研究的演進路徑:
古典組織理論(古典理論、20年代)——組織行為學(組織行為、40年代)——組織(社會技術系統60年代)——領導科學(經理角色,7O年代)——企業文化(企業文化80年代)——?(90年代)
(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進路徑:科學管理理論(泰羅20年代)——行為科學(梅奧30年代)——管理科學理論(伯法50年代)——決策理論(西蒙60年代)——生產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O-80年代)——?(90年代)
(3)經營理論研究的演進路徑:廠商理論(2O年代)——產業組織(貝恩、40年代)——市場學(科特勒60年代)——消費者理論(70年代)——策略學(戰略管理)(波特80年代)——?(90年代) 在上述三個方面的演進路徑中,90年代管理學的進展均為空白,這並不說明90年代管理學在上述三個方面無進展,而是難以將90年代管理學的進展分類,進而填入上述三個方面的空白之處。不過仍可以一試,
管理方式研究領域哈默(M.Hammer)和錢比(J.Champy)的《企業再造》;
組織理論研究領域彼得·聖吉(P. M.Senge)的《第五項修煉》。
經營管理理論研究領域哈默爾(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的《競爭大未來》、波特(M. E. Porter)的《國家競爭優勢》。

面臨課題

1、組織的資源由以勞動力、土地、資本為主向轉以知識與信息為主傳統的資源如勞動力、土地、資本和自然資源支撐了20世紀的發展。但有人說,到21世紀,知識與信息將成為發展的最大資源。假定這一說法成立,現行的資源配置模式是否應該放棄,未來的資源配置模式又應該如何? 90年代風行歐美的組織改造理論與實踐,似乎是先知先覺者的先行行為,然而確實有其歷史的背景和未來的呼喚。
2.組織的成員由經濟人向社會人,自我實現的人轉變在物質不甚豐富而又在逐步豐富的20世紀中,大眾迫於生計更多地像一個追逐利益的經濟人,經濟學家們以此構造了他們的理論體系和現實的經濟體系,然而在物質甚為豐富、人類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後,人們也許開始擺脫經濟人的頭銜,此時不僅經濟體系需要重構,對人們工作努力的驅動源恐怕也需要重構。現在不也有許多管理者在號稱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似乎在尋找一種未來的範式嗎?
3.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在不斷加速發展的環境變化速度愈來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組織已不能敏捷地變化自己以適應環境,從而導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紀的到來使得一些肩負組織重託的人不得不為組織的生存與發展而擔心,於是便有“第五項修煉”一說,以針對現時組織。然而使組織真正成為有學習能力,有超然思維的有機體又談何容易。21世紀中有哪些組織能真正成為這樣的組織,從而保持不敗的地位呢?
4、21世紀人們的倫理將發生全新的變化 20世紀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20世紀眾多約束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這些約束因素在21世紀發生變化之後,作為管理的出發者,其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都將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然而,重利不重義的20世紀倫理道德和行為方式應該轉為全新的倫理道德和行為方式,以此來構造未來的社會和經濟體系。21世紀的管理學將覆蓋全新的管理倫理、管理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現在開始探討未來的管理倫理也許會給從今天走入未來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幫助。
5、信息爆炸將導致自信息搜尋的困難 21世紀是信息的世紀,是信息爆炸的世紀,信息越是充分越是豐富,人們就越難及時搜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現今更為有效的信息搜尋方法與技術。信息社會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無援的船獨自在大海中尋覓。從所需信息的角度來看,一個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擁有者,如何在他們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可能是21世紀市場行銷全新觀念和體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體?
6、組織將在更大的範圍內謀求整體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類只擁有一個地球,21世紀的人們將更多地體會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愛,人們將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國界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此意義上,人類是一個整體,他們將沒有國界,人類的經濟行為將從全球的長遠角度來考察。如果說20世紀的那些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時還僅僅從比較利益、突破市場壁壘、謀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發,那么21世紀的跨國企業也許應為全球經濟的發展、人類福利的增長而構想,這是否是天方夜譚?
7.組織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是硬道理,21世紀也要發展。然而 20世紀的人們在發展時竭澤而漁,使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物種減少、氣候反常等等,這一切給21世紀的發展帶來困難,人們不禁要大聲地問:人類社會還能持續發展嗎?21世紀應該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支撐這個社會經濟支柱的企業也應有自己的答案。企業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類一樣,然後才能有發展。21世紀中企業應以什麼方式發展,才能與可持續發展的命題相一致,這應該是未來管理學研究的首要問題。
8、組織內部由分工走向綜合即將過去的20世紀是專業化分工大發展的世紀,人類從專業化分工獲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紀的文明可以說是專業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細愈有可能偏離本原要旨,使綜合性的問題難以處理和解決,如大至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變薄的問題,小至一個企業拓展新市場的問題。21世紀可能是重返綜合的世紀,人類或許可從綜合中獲得更大的收益,企業或許能在綜合中獲得新生,管理學或許要創造綜合性的理論與方式方法。
管理學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等5個一級學科,共有15個二級學科
12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可授管理學、工學學位)
注∶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會計學
120202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
120203 旅遊管理
120204 技術經濟及管理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120301 農業經濟管理
120302 林業經濟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醫學學位)
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學位)
120404 社會保障
120405 土地資源管理
1205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120501 圖書館學
120502 情報學
120503 檔案學

三論小釋

資訊理論
是運用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統、數據傳輸、密碼學、數據壓縮等問題的套用數學學科。
資訊理論將信息的傳遞作為一種統計現象來考慮,給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傳輸和信息壓縮是資訊理論研究中的兩大領域。這兩個方面又由信息傳輸定理、信源-信道隔離定理相互聯繫。
什麼是信息
信息現代定義。[2006年,醫學信息(雜誌),鄧宇等].
信息是物質、能量、信息及其屬性的標示。逆維納信息定義
信息是確定性的增加。逆香農信息定義
信息是事物現象及其屬性標識的集合。2002年
控制論
是研究動物(包括人類)和機器內部的控制與通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著重於研究過程中的數學關係
協同論
主要研究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有物質或能量交換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己內部協同作用,自發地出現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協同論以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突變論等為基礎,吸取了結構耗散理論的大量營養,採用統計學和動力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不同的領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維相空間理論,建立了一整套的數學模型和處理方案,在微觀到巨觀的過渡上,描述了各種系統和現象中從無序到有序轉變的共同規律。
協同論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徵及其協同機理的新興學科,是近十幾年來獲得發展並被廣泛套用的綜合性學科。它著重探討各種系統從無序變為有序時的相似性。協同論的創始人哈肯說過,他把這個學科稱為“協同學”,一方面是由於我們所研究的對象是許多子系統的聯合作用,以產生巨觀尺度上結構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許多不同的學科進行合作,來發現自組織系統的一般原理。
系統論
是研究系統的一般模式,結構和規律的學問,它研究各種系統的共同特徵,用數學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尋求並確立適用於一切系統的原理、原則和數學模型,是具有邏輯和數學性質的一門新興的科學。

國學管理

什麼是國學?
乾泉認為, 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浸淫著每箇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中華民族因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續,而驕傲,而偉大!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乾泉認為,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國小、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乾泉教授認為,“國學” 就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傳統哲學,其基本結構按照河圖洛書、易經哲學傳統,也分為“八卦九宮”之型,即為“易學道家(太極八卦)、陰陽五行(乾卦)、佛家墨家(兌卦)、法家(離卦)、兵家(震卦)、儒家(巽卦)、縱橫家(坎卦)、名家(艮卦)、雜家農家(坤卦)”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中國文化已驅成熟。因此,中國社會是一個主要靠中國文化要素之間彼此消長和相互協同,來驅動文明發展的理性文明社會。中國在近代的落後有其自然生態突變等諸多原因,不能因為此就一味否定中華文明的先進性。
乾泉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飛速發展,中華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取得歷史性的偉大成就,中國傳統文化也隨贏得世界的尊重,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逐漸恢復了自信,“國學”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乾泉教授認為“國學”在今天應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意即“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是中華6000年文明的代名詞,實乃為“立國之本”也。
國學與管理的關係
乾泉認為,在中國做好企業,管理好企業,你首先必須了解這個社會群體——中國人的性格、思想、價值觀與行為方式,了解他們的生活、理想和對生命的感悟,培育與他們的情感,得到他們的價值認同,那你就成功了一半。
財富是辛勤勞動與高尚智慧的結合,財富靈與肉、體與能、心與血的結晶,財富是一種責任,財富是義與利的統一體,國學就是中華民族的身存智慧與財富哲學。
乾泉認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也應該是一個高尚道德的實踐家!一個不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人,一個不掌握這個民族生存智慧的人,一定會缺少對這個偉大民族的認識,一定缺少對這個民族情感的認知,不管你是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還是大陸人、香港人、台灣人、澳門人,在中國做企業或與中國企業打交道,很難成功。
希望大家能夠反思自己民族的文化,帶著自身現實問題,以科學的精神和虔誠的態度,結合現代文明的成果與人類歷史上的夢魘,分析比較研究華夏6000年來寶貴的文化遺產,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意義。
乾泉認為,任何主觀地、臆造地、功利地、浮躁地、感性地曲解中國古代的文明與人文價值,即便是善意地,這種治學態度都是不嚴謹的、愚昧的、荒唐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是對歷史的褻瀆。對歷史和自己民族文化不敬畏得人,終將被歷史所不屑或嘲弄。
有人認為,"國學"是"國學","管理"是"管理",歷史背景不同,目標不同,主體不同,將二者撤在一起很荒謬;有人認為二者不是一個範疇的概念;有人說這是譁眾取寵,忽悠人; 孔子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歷史上中華民族的繁榮是因為開放和包容,中華民族的悲劇是因為當時的當局以封閉的心態面對世界.歷史已經再三地教訓了所有沒有包容心與愛心得人!
乾泉認為,在資源緊缺,自然環境加劇惡化,企業過度競爭,人文精神淪落,市場經主義至上的今天,管理科學需要中華民族的智慧--《國學》來拯救!“生生不息”、“經世致用”、“厚德載物”是國學的精神與靈魂。國學不能迴避管理學,國學不僅是文化符號,用國學的精神與方法來完善管理理論,恰恰是時代賦予每一個華夏兒女的歷史使命!
乾泉認為,中國經濟的崛起還不足於支撐和詮釋中國和平崛起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理念,中國文化的崛起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崛起。用中國管理哲學重塑中國商道文化,讓我們共同思考和理清我們國學的核心價值與文化基因,共同探索和矯正我們的目標與行為方式,共同承擔和履行我們的責任與倫理道德,共同面對和挑戰我們的未來和發展機遇......
乾泉認為,伴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是被這時代的海,被這歷史的風,簇擁起的一朵浪花,炫目而美麗。我們希望、呼籲並相信,將會有更多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政治家和社會工作者,關注中國易經國學和傳統文化的價值,關注中國管理哲學的建構與實踐,因為這關乎於我們民族的壯大與存續,關乎於我們中國人今天的價值和未來……
國學與企業文化
乾泉認為,中國的文化結構決定了中華民族特有性格,決定了我們整個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文明傳承。從伏羲到三皇五帝,再經過西周、東周,歷數幾千年,直至春秋戰國時期,以易學為起源,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西漢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提出的“九流十家”之說。“九流”是指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和雜家。從管理哲學上講,百家之中主要是五家,即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孫武、孫臏為代表的兵家,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在他們的哲學思想中,蘊含有極其豐富的辯證思維方式和易理之道。先秦以後的歷代政治家和哲學家,秉承易學和五家思想傳統,在他們的“文集”中進一步闡釋和總結出了中國的治國管理之道。中國歷代文人學者浩瀚的作品中,有深邃而睿智光芒的說理深邃的政論、奏議、書信、雜說,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管理思想。繫辭中道: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國古代文明的偉大成就,無不閃耀著易學和合人文精神與可大可久的生命哲學智慧。
乾泉認為,從先秦諸子百家、漢唐道統、宋元理學、明清賢達,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乃至構建和諧社會理想,系統了解中國哲學發展歷程,把握中國文化傳承的主要脈絡,系統學習中國文化和哲學智慧,以中國先哲們睿智的思辯傳統,深邃的人生哲理,思考和解決在事業、命運和企業管理實踐當中遇到的諸多困惑和矛盾,提高哲學思維能力,倡導和諧管理,創新思維,理智、科學和勇敢面對挑戰。
乾泉認為,如何科學地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吸取國學精粹與人文素養,融合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思想,如何科學地總結中國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對於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化管理之路,自主創新,順利實現企業戰略轉型,提升中國企業的生命力與核心競爭能力,構建和諧社會和培育中國優勢企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歷史使命。
乾泉認為,很多專家和企業家已經認識到,一流的企業做文化,二流的企業做標準,三流的企業做品牌,四流的企業做服務,末流的企業做製造。按照系統科學原理,結構決定功能,易學的結構決定了中國的文化特徵和華夏文明的核心價值。同樣的道理,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的特徵和企業的發展,企業的變革不能忽視企業文化的變革,更不能脫離中華文化的大背景。只有積極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基因,整合西方先進文化元素,結合企業自身資源條件,建設起頗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才有可能塑造起自身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國學與管理變革創新
乾泉認為,從目前美國的金融危機,華爾街的“垃圾債券”,日本的黑大米事件,再到中國的“三鹿奶粉”、“襄汾潰壩事件”,不難發現其中的共同“秘密”和根源,中西方政經高層不約而同的認識到,其中的“元兇”就是沒有高尚文化、文明道德、價值倫理和規範制度約束的“資本的貪婪”。
乾泉認為,這些僅僅是企業經濟發展與社會文明衝突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作為社會組織主體的現代企業,其所賴以生存的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生產環境、人力資源環境、信息環境等均在其不斷惡化。資源與環境、發展與競爭、市場與技術、經營與法制、效益與責任、管理與人性等矛盾問題越來越難以調和,甚至逐漸成為制約企業成長和經濟發展的瓶頸;組織生涯目標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衝突,企業官僚只注重過程細節的本位主義,忽視企業運作的整體性,部門間互相制肘,管理者常常越位、缺位、錯位,過度管理與管理盲點並存,企業創新管理缺失,組織變革乏力;管理原則、管理理論、管理行為往往與管理目標和結果相背離。
乾泉認為,信用、信任、信譽的危機就像病毒一樣侵襲著企業的肌體,產業發展周期、產品市場周期、技術變革周期成為決定著企業生長周期的宿命;當代西方管理文化和管理行為模式正面臨著文化“移植”和文明衝突帶來的嚴重的“排異反應”。
乾泉認為,中國企業的管理之殤是人文之殤,中國管理之痛是人文之痛。大國崛起,國學豈能寄希望於封閉的、狹隘的、民粹的、傲慢的、甚或於小人的心態來振興?國學需要面對現實需求,需要牽手管理,需要理性和創新!中國企業只有插上“國學”與“管理”這兩個翅膀,才能自由翱翔於世界市場,“國學”也只有通過與“管理”聯姻,才能獲得新生,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
乾泉認為,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經營和諧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哲學是企業文化的基礎。中國企業不能滿足於只是輸出“廉價的”中國商品。中國人、中國企業家,應該摒棄自卑、盲目和不自信,應該有勇氣和信心在輸出中國優質產品的同時,也能夠輸出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的天人合一生活方式與和諧價值觀。魯迅先生講過,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乾泉認為,大道自然。我們倡導以《易經》國學等中國管理思想價值為基礎,結合中國企業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管理實踐,整合和突破西方管理哲學的歷史局限,通過對人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發展方式等社會實踐,進行系統的科學反思、哲學反思、文化反思,認真探索和思考企業和人類的終極價值,探索自然管理法則,解析和重建普適性組織基因和理論模型,初步建立起全息的中國管理哲學理論體系,包括理論法則、方法工具、實踐套用;為戰略管理、創新管理、危機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文化管理、和諧管理,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管理理論平台;為個人事業、企業組織的成長、變革、創新和發展,提供普適化的簡單易行、科學實用的診斷和管理模型,為全面建設創新型社會、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理論指導和戰略管理工具;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哲學與和諧企業文化思想體系,是時代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為全球化文化融合與和諧世界構建,做出一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偉大民族應有的貢獻。

《管理學》

圖書信息

作 者:[美]羅賓斯等 著,孫健敏等 譯
出 版 社: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1-1
字 數: 884000
頁 數: 610
開 本: 16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0048680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管理 >> 一般管理學 >> 管理學
定價:¥68.00

編輯推薦

在中國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羅賓斯博士的《管理學》(第4版)毫無疑問是最受歡迎和採用量最大的教材,且連續數年暢銷不衰。但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學科,關於管理的教科書也必須不斷適應環境的巨大變化。本書第7版在成功地保持了管理學四個基本功能的思路、內容和特徵的基礎上,增加了與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有關的電子商務、工作場所的精神、利益相關者關係管理、虛擬團隊、團隊建設、高績效組織、價值鏈管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大量現實世界的新專題和新特徵,以便更好地反映管理領域中實踐和研究的新發展,體現21世紀激動人心的管理。
本書共6篇20章,主要內容有:管理與組織導論;管理的昨天與今天;組織的文化與環境;全球環境中的管理;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決策:管理者工作的核心;戰略管理;計畫工具與技術;組織結構與設計;管理溝通與住處技術;人力資源管理;變革與創新管理;領導;理解君體與團隊;激勵員工;控制;作業與價值鏈管理;控制組織績效等。
本書的讀者君極為廣泛,不僅適用於全國各經濟管理院校管理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和MBA教學,而且適用於各類企事業管理人員培訓,以及社會自學者作為必讀參考書。所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對管理的真知灼見和改善自身能力的有效指南。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本公認的優秀管理學教科書,被美國800多所大學和學院選作教材,並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到歡迎。全書以管理過程為框架,按照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四種基本管理職能,對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博採眾長,薈萃了90年代以來管理學各個領域所有重要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對管理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戰略管理和企業家精神、組織和職務的設計、組織行為的基礎、領導理論和溝通,以及人際關係技能的討論,更是取材豐富、分析透徹、見解獨到而精闢。不僅如此,作者還頗具匠心地設計了多種管理兩難問題主題框,引入了自我測評和快速反應練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並編入了大量的精彩案例。從而使本書既適用於教學和培訓,又適用於各類管理人員自學。

作者簡介

史蒂芬·P·羅賓斯博士,曾經就職於殼牌石油公司和雷諾金屬公司,他先後任教於布拉斯加大學、康科迪亞大學、巴爾的摩大學、南伊利諾伊大學,以及聖迭戈州立大學。 教學之餘,羅賓斯博士還積極參加世界教師田徑比賽。在1993年中,他打破並平了室內55米、60米和200米跑的世界記錄。他目前是美國50歲~54歲年齡段的全國短跑冠軍。

圖書目錄

Ⅰ篇 緒論
1章 管理與組織導論
誰是管理者
什麼是管理
管理者做什麼
什麼是組織
為什麼要學習管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2章 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管理與其他研究領域的聯繫
管理的歷史背景
科學管理
一般行為管理理論
管理的數量方法
理解組織的行為
當前的趨勢和問題
本章小結
思考題
Ⅱ篇
3章 企業文化與環境:約束力量
管理者:萬能的還是象徵性的
企業文化
環境
本章小結
思考題
4章 全球環境中的管理
誰是所有者
你持有怎樣的全球觀
理解全球管理
組織如何走向全球化
在全球環境中進行管理
是否會由您擔任全球性職務
本章小結
思考題
5章 全球環境中的管理
什麼是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和經濟績效
以價值觀為基礎的管理
管理的“綠色化”
管理道德
最後的思考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創業單元
Ⅲ篇 計畫
6章 制定決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質
決策制定過程
決策的普遍性
作為決策者的管理者
本章小結
思考題
7章 計畫的基礎
什麼是計畫工作
為什麼管理者要制定計畫
管理者如何制定計畫
計畫工作當前面臨的問題
本章小結
思考題
8章 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的重要性
戰略管理的過程
組織戰略的類型
本章小結
思考題
9章 計畫工作的工具和技術
評估環境的技術
分配資源的技術
現代計畫技術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創業單元
Ⅳ篇 組織
10章 組織結構與設計
11章 管理溝通與信息技術
12章 人力資源管理
13章 變革與創新管理
Ⅴ篇 領導
14章 行為的基礎
15章 理解群體與團隊
16章 激勵員工
17章 領導
Ⅵ篇 控制
18章 控制的基礎
19章 作業及價值鏈管理
20章 控制組織績效

管理學專業

中國境內管理學學科實力較強的大學
中南大學(兩個一級博士點)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吉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
專業就業指南
管理學是現目前研究生報考的一大熱點,更是跨專業報考的熱點,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同學報考管理學。管理學門類包括的二級學科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城鎮管理與區域規劃,運籌與管理,農村發展與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
管理學專業研究生就業狀況
據《2007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白皮書調查顯示,在研究生層次,農學、工學、管理學學科的畢業生就業率排名前三,分別為99.34%、99.2%、99.12%。其中,工學和管理學兩門學科在畢業生數量上也列前兩位。
另據湖北省2006年的數據,該省當年各高校各專業畢業研究生當中,管理學、教育學、工學、經濟學、文學、醫學就業情況較好。
通過各地的抽樣及整體的就業情況、人才需求狀況看,管理學專業研究生就業率還是比較理想的。
管理學類專業就業方向一覽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適應在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合資類與外向型企業、金融機構、政府機關、其它社會經濟單位的信息管理部門、綜合管理部門、計算中心等相關部門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建設、運營等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類:
企業管理:各類工商企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以及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市場行銷:到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從事管理決策、行銷管理、銷售、公關、品牌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或者是實際操作與管理性工作。
會計學:主要到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財務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學術研究,在工商企業、金融機構、政府與事業單位、中介機構從事財務管理、諮詢服務及其他相關經濟管理工作。
人力資源管理:到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
旅遊管理:主要到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經營或研究工作。
技術經濟及管理:主要到外企或國家事業部門從事投資評估、產業分析或諮詢工作。
公共管理類:
行政管理就業前景:主要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
公共事業管理:主要到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或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
勞動與社會保障:主要到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
土地資源管理:主要到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類:
農林經濟管理就業前景:主要到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行銷、金融財會、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農村區域發展:主要到農業企業、農業推廣管理部門、政府及事業單位從事計畫、規劃與設計、推廣與發展、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
圖書檔案學類:
圖書館學就業前景:主要到圖書情治單位和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的信息部門從事信息服務及管理工作。
檔案學:就業前景:主要到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信息部門從事信息服務、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
就業前景觀察
管理學中部分二級學科近幾年就業情況比較理想,比如工商管理裡面的市場行銷、會計學、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就業情況一直不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研究生早些年就業非常一般,大部分到高校任教或者從事理論研究,但在未來幾年估計公務員及協會等事業單位的就業會成為一個亮點。農業經濟管理一直以來受到的關注並不多,但隨著新農村建設進入實質推進,這部分高級人才將廣受歡迎。
具體來講,在未來幾年內,其就業前景主要包括:
(1)傳統管理職位,有很大一部分職業經理人的成長最開始來自基層鍛鍊經驗。雖然說很多企業(一部分外資企業除外)目前開出的待遇水平讓人難以接受,但從長遠來看,對我們的發展還是非常有幫助的。特別是那些有心又有條件上MBA的同學來說——研究生就業環境惡化,但是具有一定年限工作經驗的MBA畢業生在人力市場還是很受歡迎,如質量管理、專業項目管理等;
(2)人力資源管理職位,以前的大學是沒有專門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它只是工商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課。近幾年來,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地位一直是水漲船高,在公司的人員配置、戰略決策、發展規劃等關鍵問題上都處於智囊團位置,比如人力資源總監、薪酬經理、招聘經理、培訓經理等;
(3)市場行銷職位,從歷年人才市場統計數據來看,市場行銷職位的需求經久不衰。銷售職位的供需兩旺一直是職場的一道風景線,即使在不同行業,市場行銷類職位也總是招聘的熱門,比如行銷總監、行銷主管、管理培訓生、銷售培訓生等。
(4)物流管理職位,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推動了中國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招賢繡球四處高掛。而且,國內企業對物流行業成本壓縮的訴求也刺激了物流人才的需求。目前,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超過600餘萬,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可以說,中國的物流業正處在蓄勢待發的階段,極具市場潛力,前景十分廣闊。大家可以報考報關員考試,或者是跟單員資格認證等。
(5)公共管理職位,這主要是公務員以及協會、學校等事業單位提供的就業機會,這也是管理學專業研究生的一個去向。尤其是目前一些機構推動改革,實現工作人員的知識化、年輕化,相信這部分就業會很快成為一大亮點。
(6)諮詢類職位,這部分涉及到人力資源、市場行銷、企業管理、物流管理等多個層面,除MBA、EMBA外,碩士研究生到諮詢公司就業的也是比較多的。中國本土的諮詢業還處於一個初步發展時期,在未來五年內,大多數大中型企業都會需要外腦的幫助,諮詢人員的需求會進一步擴大,更多管理學專業方面的高級人才會進入這個就業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