箠

箠,拼音為chuí,漢字,是“鞭子、馬鞭”的意思。出自《莊子·天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箠
  • 拼音:chuí
  • 解釋:鞭子,馬鞭
  • 出自:《莊子·天下》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名】
(形聲。從木,垂聲。本義:短木棍)
同本義〖shortclub;rod〗
一尺之棰。——《莊子·天下》
身體痛,則謂鬼持棰杖毆擊。——王充《論衡·訂鬼》
又如:棰革(杖鞭);棰楚(杖刑)
鞭子,馬鞭〖whip〗
季氏負箠謝過。——《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
其次關木索,被箠楚。——《漢書·司馬遷傳》
手苦於箠轡。——《漢書·王吉傳》
又如:棰策(鞭子);棰楚(鞭杖之類刑具)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是為切,音垂。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篠簳、箛箠。
又《廣韻》竹垂切《集韻》株垂切,又中葵切,𠀤音追。竹節也。
又《廣韻》之累切《集韻》《韻會》主蘂切,𠀤音捶。擊馬策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杖馬箠,下趙數十城。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
又笞𠛬也。《前漢·𠛬法志》景帝中六年定箠令,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臋,毋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