箇舊和大廠錫礦的成礦模式研究

箇舊和大廠錫礦的成礦模式研究

《箇舊和大廠錫礦的成礦模式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汪相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箇舊和大廠錫礦的成礦模式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汪相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申請項目將首先針對箇舊和大廠兩個特大型錫多金屬礦床中的熱液鋯石開展鋯石學研究, 以確定它的成因特徵 (外部晶型、內部構造、微量元素含量、Hf同位素成分等) 和U-Pb年齡 (即成礦年齡); 然後, 針對兩個礦區的成礦母岩 (具有高度分異和與成礦作用同期兩大特徵的補體花崗岩) 開展岩相學、地球化學和鋯石學研究, 以確定成岩作用與成礦作用的有機聯繫 (主要指錫多金屬的富集和運移機制); 最後, 結合區域構造等地質背景資料, 重新塑造一個構造-岩漿機制下的錫多金屬成礦模式.

結題摘要

本項目分三次考察了箇舊錫礦和大廠錫礦。在箇舊錫礦,本項目找到了兩個錫石石英脈中的熱液鋯石,三個白雲母鹼長花崗岩中的熱液鋯石和兩個黑雲母二長花崗岩中的岩漿鋯石,從而利用LA–ICPMS儀測定了它們的U–Pb年齡。基於花崗岩岩石化學、鋯石Hf同位素和區域地質資料,本項目首次建立箇舊錫礦的“三位一體”的成礦模式,即:右江地塊在94 Ma處於擠壓高潮,產生了深位的花崗岩漿房及同造山花崗岩(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的主動侵位;隨後,岩漿房中大量的花崗岩漿經歷了20 Myr以上的分離結晶作用;在72 Ma,右江地塊處於拉張高潮,岩漿房中的富含成礦物質的殘餘沿張性斷裂被動侵位;由於溫壓的驟降,成礦熱液從殘餘岩漿因分離出來,冷凝形成錫礦脈;而餘下的岩漿形成碰撞後花崗岩(白雲母鹼長花崗岩)。同樣,在大廠錫礦(拉么礦區),本項目也找了一個錫石石英脈中的熱液鋯石,五個白雲母鹼長花崗岩中的熱液鋯石和三個黑雲母二長花崗岩中的岩漿鋯石,從而建立了大廠錫礦的的三位一體的成礦模式。兩者完全相同。因此,本項目不僅解答了兩個錫礦的成因,而且揭示了它們是右江地塊上同一次造山運動的產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