箄

箄,漢語文字,讀作箄(pái或bēi),讀作箄(pái)時指大的筏子,讀作箄(bēi)時指古代一種竹製的捕魚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箄
  • 拼音:pái、bēi
  • 部首:竹
  • 五筆:TRTF
  • 倉頡:HHWJ
  • 鄭碼:MNED
  • 平水韻:上平·九佳 
  • 注音:ㄆㄞˊ、ㄅㄟ
  • 總筆畫:14
  • 四角號碼:88406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
  • 統一碼:基本區 U+7B84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名>
寵簍之類的竹器 [bamboo's basket]
另見 bēi
pái
〈名〉
大筏 [big raft],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頭平排地連在一起。如:箄筏(大筏);箄船(當船用的竹筏或木桴)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廣韻》幷弭切《集韻》《韻會》邊迷切,𠀤音篦。小籠也。《類篇》捕魚器。《揚子·方言》𥴧小者,南楚謂之簍,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注》今江東呼籠為箄。《廣雅》箄,𥴧也。
名簍,又名籅,又名䈱。
《集韻》蒲街切,音牌。大桴也。《後漢·岑彭傳》公孫述遣其將任滿、田戎、程泛、將數萬人,乗枋箄下江關,擊破馮駿及田鴻等。《注》枋箄,以竹木為之,浮於水上。郭景純曰:水中箄筏也。
《集韻》必至切,音𢌿。薄也。
上聲。《集韻》《韻會》𠀤補弭切,音辟。簁箅也。
入聲。《集韻》蒲歷切。音辟。亦薄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