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門嶺保衛戰

筠門嶺保衛戰

筠門嶺保衛戰,是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南線的著名戰鬥,筠門嶺有中央蘇區南大門之稱。1934年4月筠門嶺戰役打響,英勇的紅22師抵擋了國民黨粵軍三個師的瘋狂進攻,遲滯了國民黨粵軍向北推進的進程,保衛了紅都的安全,此次戰役史稱“筠門嶺保衛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筠門嶺保衛戰
  • 戰役時間:1934年4月—1934年5月
  • 戰役地點筠門嶺鎮盤古溢
  • 雙方戰力:國軍3個師、紅軍1個師
  • 指揮軍官蔣介石、李德
  • 戰役結果:我軍傷亡過半,被迫後撤
戰爭背景,戰鬥始末,戰爭評價,

戰爭背景

蔣介石在第四次“圍剿”失敗後,經過短暫休整,1933年7月又開始準備第五次“圍剿”,1933年9月25日蔣介石調集約100萬兵力,採取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略,同時對蘇區實行經濟、交通封鎖,企圖壓縮並摧毀蘇區,從而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
《苦難輝煌》攝製組在會昌拍攝外景《苦難輝煌》攝製組在會昌拍攝外景

戰鬥始末

1934年4月筠門嶺戰役打響,國民黨南路粵軍以三個師的兵力在南線,兵分三路向筠門嶺發起了瘋狂的進攻,試圖進占中央蘇區粵贛省委、省蘇機關所在地會昌城,從而威脅中央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瑞金
面對粵敵的強大攻勢,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統治的中央,在南線仍然奉行“分兵把口”、“堡壘對堡壘”的錯誤戰術,致使主守筠門嶺一線的紅軍主力22師被迫在筠門嶺地區同粵軍三個師打陣地戰,力圖死守筠門嶺。
英勇的紅22師抵擋了國民黨粵軍三個師的瘋狂進攻,紅22師損失過半,不得不向站塘方向撤退,筠門嶺陣地被敵占領。筠門嶺戰鬥遲滯了國民黨粵軍向北推進的進程,保衛了紅都的安全,此次戰役史稱“筠門嶺保衛戰”。
筠門嶺戰役是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反“圍剿”持續1年之久,中央蘇區軍民全力以赴,為保衛蘇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付出了巨大代價,給予國民黨軍大量殺傷。但由於中共中央實行錯誤的軍事戰略和作戰原則,使這次反“圍剿”作戰始終處於被動,以致在紅軍遭到嚴重削弱、中央蘇區大部喪失的情況下,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戰爭評價

筠門嶺戰役是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戰鬥遲滯了國民黨粵軍向北推進的進程,保衛了紅都的安全,為中央機關及主力紅軍進行長征前的準備和集結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保障,筠門嶺戰鬥永久地載入了第五次反圍剿的戰爭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