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鮑覺生書

答鮑覺生書

《答鮑覺生書》是一篇散文,清代吳定著。

這封寫給門生的信,歷數了從幼年至老年的治學經過,抒發在士子趨鶩科舉學者注重考據辭章之學的世俗風氣下,自己苦心鑽研經典的“獨學”意志與遺恨,真情深摯感人,很有教誨意味。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作品賞析,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翻譯,

作者簡介

吳定(1744—1809),字殿麟,號澹泉,安徽歙縣人。諸生,嘉慶初舉孝廉方正。早年從桐城派劉大櫆學習古文。據說姚鼐的文章寫好後,一定先給他看。文章講究章法結構。有《紫石泉山房文集》。
紫石泉山房文集紫石泉山房文集

作品賞析

這封寫給門生的信,歷數了從幼年至老年的治學經過,抒發在士子趨鶩科舉學者注重考據辭章之學的世俗風氣下,自己苦心鑽研經典的“獨學”意志與遺恨,真情深摯感人,很有教誨意味。每一段落和層次勾連回應非常緊密,很能見出作者在這方面的講究。

作品原文

頃邀惠書[2],省仆動靜安否[3],情重辭溫,增仆遠望。仆自足下北游,沈默閒處,嘆在右益少通敏之才[4]、可與之深言文字者,以此私恚[5],他無足懷。
仆八歲入塾,誦四子[6]、六藝之書[7],慨然願遊春秋之世,追陪顏、曾、閩、冉、游、夏之倫[8],執經杏壇[9],覿聖人之德輝[10],沐浴車服禮器之餘韻[11];又思游南北宋之世,偕楊、游、黃、蔡諸人[12],立程子、朱子之堂,飫聞其訓誡[13];已念二者雖不可得,然烏知今世不有道德淵純之士[14],聚群講學,可扶翼我者[15]?
既成童[16],出與鄉閭讀書之子游,見其所傾向者,無非科舉之學,眾人一志,傳習成風。叩以聖賢之道,則群怪以為狂痴而笑之。退而告諸父兄[17],始知講道勸學之風,海內衰歇者數十年矣。於是愴然內悲,太息向之所志不度也[18]。
年即壯[19],涉歷東越吳楚之交[20],交遊日廣以遠。見有嗜好三代舊章法物[21],以考訂為工;有慕秦、漢以來之詩歌古文,以文藻風流相尚,私心喜且慕,謂此雖非吾學所急,抑亦可備斯道什一之資[22],宜以餘力講明其術也[23]。於是或師焉,或友焉。蓋自幼至今,同志相導之助,莫盛於此時矣。
今者年已五十,足不涉四方,而四萬雄俊之群舊嘗假館於歙者[24],或散或恨,不可複合,無所慰其意。冀得一二秀髦後進[25],與之相勸相成,而來游者,類溺沒於科舉舊習,而不能為之展其志,拓其才。蓋雖考訂、辭章之末[26],鮮有能助我者[27],況其他乎?嗚呼!幼志不可遂矣[28],即壯歲師友相從之歡亦渺不可復,甚矣[29], 歲晚而道益孤也!
今夫積雲成露,積霜成雪,積溪澗之水成江河,何者?有所因也[30]。騏驥一躍[31],可方駑馬十駕[32];然使欲東而西,欲南而北,則雖騏驥輸駑馬矣,何者?力雖強,無策之者也[33]。
君子之志於道也,合眾人之賢明,以群相誘掖[34],雖中材企及之而有餘[35],竭一己之私智微能,委曲與道相從[36],雖豪傑有所不足。仆之智不逮中人,而偏違眾,有志於道,譬如深居暗室,無人導延,乃欲積跬步以致乾里[37],吾知有畫地以終焉已[38]。向者仆方稚昧,不自度德薄才庸,奮然以繼魯、鄒、洛、閩之傳自任[39],其志豈小哉?歲今艾矣[40],而所可者止此[41]。思欲畢智盡才,責功暮齒[42],而獨學之苦,反甚於前。遇歧途,疇能指我哉[43]?此所以中夜伏枕太息,而深以不克成其幼稚之志自悲也。
足下少而才,在門牆中最為篤志於學者,因來書念仆勤拳[44],故發憤舉仆今昔之恨[45],而一為足下道之如此。

作品注釋

[1]鮑覺生:名桂星,字雙五,一字覺生,安徽歙縣人。嘉慶進士。初從吳定學古文,後師從姚鼐
[2]邀:迎候,遇到。引申為收到。惠:賜,給。
[3]省:問候。動靜:舉止,起居。
[4]通敏:學問淵博,智力聰慧。
[5]恚(huì):怨恨。
[6]四子:即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7]六藝:即六部經典著作,詩,書,禮,樂,易,春秋。
[8]顏:顏回。曾:曾參。閔:閔損。冉:冉耕。游:游言。夏:子夏。這六個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9]執經:手拿經書,從師授業。杏壇:相傳為孔子講學處。《莊子漁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
[10]覿(dí):相見,見。
[11]車服:車駕和服飾。禮器:古代貴族進行祭禮、宴享、婚喪等活動時舉行禮儀所用的器皿,又稱“彝器”。《史記孔子世家》太史公曰:“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
[12]楊:楊時,字中立。游:游酢,字定夫,與楊時同為北宋理學家程頤程顥學生。黃:黃乾,字直卿,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學生,朱熹稱他志堅思苦,把女兒嫁給他。蔡:蔡元定,字季通,朱熹學生。
[13]飫(yù)聞:猶言飽聞,意謂聽到很多。飫,飽足。
[14]烏:何。淵純:深厚純正。
[15]扶翼:扶持,幫助。
[16]成童:十五歲以上為成童。見《禮記內則》“成童舞象”注。
[17]退:與前文的“出”相對而言。指回到家中。
[18]太息:大聲嘆息。不度:沒想到,出乎意料。
[19]壯:《禮記曲禮上》:“三十曰壯”。
[20]東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漢初這一地區為閩越族的一部,稱東越。吳:泛指江蘇及安徽、浙江的一部分。楚:此處亦是泛指,稱長江中下游一帶。
[21]舊章:古的典章制度。法物:指宗廟樂器、車駕、儀仗等。
[22]抑:錶轉折,猶“然而”,什一:十分之一。資:資助,幫助。
[23]講明:弄懂,追究明白。術:此指考據、辭章等學術。
[24]雄俊:雄才俊士,傑出優秀的人物。假館:借居,寓居。
[25]秀髦:英秀優異。髦,俊傑。後進:後生,年輕人。
[26]末:末流,最差的一類。
[27]鮮:少。
[28]遂:實現。
[29]甚矣:更加嚴重。指非常失望與孤獨。這裡是連線上下文的感嘆。
[30]因:依,沿襲,此指由來,來源。
[31]騏驥:良馬。
[32]方:此。駑(nú)馬:能力低劣的馬。十駕:馬駕車走十天的路程。馬早晨駕車,晚上卸駕,因稱一天之程為一駕。
[33]策:鞭打,駕馭。
[34]誘掖:誘導和扶持。
[35]中材:中等、一般的資質。企及:勉力達到,企望趕上。
[36]委曲:曲折不順。
[37]跬(kuǐ)步:跨一腳、半步。
[38]畫地:拘束在狹窄的範圍內。
[39]魯:孔子是魯國人,代指孔子。鄒:孟子是鄒人,代指孟子。洛:宋代程顥、程頤兄弟為洛陽人,此代指二程。閩:福建。朱熹長期在福建做官和講學,代指朱熹。
[40]艾:蒼白色,用為對老年人的尊稱。《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此處指老、晚。
[41]可:認可。
[42]責功:求成效,求成功。暮齒:晚年。
[43]疇:通“誰”。
[44]勤拳:殷勤懇切。
[45]發憤:激動,激切,發泄怨憤。

作品翻譯

剛剛接到來信。問候我起居好否,感受到你的情意深重,因為你的言辭溫厚,更增添了我對遠方的你的思念。自從你北行,我閒居寡吉,感嘆身邊更加缺少可與深談文章的通達敏捷的人才,因此內心常悶悶不樂,其他不值得掛念。
我八歲入私塾,誦讀《四書》《六經》,常發感慨,希望能遊歷春秋時代,追隨陪同顏回、曾參這些人,手捧經書在杏壇聽孔子講學,眼見聖人的道德光輝,又想遊歷南北宋時代,與楊時、游酢等人一道,站在程顥、程頤和朱熹講學的課堂,飽聽他們的教誨。雖想到這兩種願望不可能實現,然而又怎么知道當今社會沒有道德深厚純正的人,聚眾講學,可以扶助我呢?
到了15歲,出門與鄉里讀書的人交往,見他們所嚮往的,不過是科舉考試的學問。眾人一心,傳習成風,若問他們聖賢的思想體系,就都感到奇怪甚至認為你狂痴而嘲笑你。回家將這種情況告訴父兄,才知道講道勸學的風氣,在國內衰落而趨於終止已經幾十年了。於是內心悲傷,嘆息從前的志向不能實現了。
進入壯年,到過東越吳楚這些地方,交遊不斷廣闊深遠,見有的人愛好夏商周三代的典章文物,擅長考據訂正;有的人欽慕秦漢以來的詩歌古文,以文采超逸美妙相推崇。內心喜悅而且羨慕,認為這些雖不是我急著要學的,然而也可以從這方面得到些許的幫助,應當用多餘的力量通曉這種學問。於是我或者從師請教,或者交友互學,大概從小時到現在,志同道舍的人相互引導幫助,沒有比這一時期更多的了。
如今已年滿五十,腳不出鄉里,而四方一群傑出的、曾經在歙縣借用館舍的老朋友,有的離散,有的死亡,不可能再聚合,已沒什麼能夠安慰我的心。希望得到一兩個俊秀的青年,與他相互勉勵,一同長進;可是來交往的人,大抵沉溺在科舉考試的舊習中,不能因此伸展志向,拓展才能,即使對考據訂正辭章這類並非根本的學問,也很少能給我幫助,何況其他方面呢?
唉!幼年的志向不可能實現了,就是壯年時師長學友之間相互切磋的快樂,也渺遠不可恢復。嚴重啊!年紀大但是我追求道更加孤單了。
君子有志於道,能匯聚眾人的聰明才智,依靠大家相互引導扶助,即使只有中等才能也能趕得上並且有餘;竭儘自己微小的智慧才能,曲折不順,與道相隨,即使是豪傑也有所不足。我的智慧比不上普通人,又偏偏離開了眾人。有志於學道,如同深居於暗室,沒有人導引,競想要積跬步而到達千里,我知道只能是局限於自己的學問而終了一生了。從前我幼稚愚昧,沒有考慮自己德行淺薄,才智平庸,奮勇地以繼承孔孟、二程與朱熹的學說作為自己的職責,這種志向難道小嗎?如今已五十歲了,值得肯定的只有這點。想要儘自己的才智,在暮年求得成功,可是獨學而無友的痛苦,反而超過從前,碰上疑難問題,誰能指點我呢?這就是我半夜伏枕嘆息,深深感到不能實現幼年時的志向而悲傷的原因啊。
你年輕而有才幹,在門生中是最為志向專一、追求學問的人,因為來信殷勤懇切地想念我,因此激憤地舉出我一生的遺憾,將這種情況全部告訴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