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虔倅俞括奉議書

答虔倅俞括奉議書

軾頓首再拜,資深使君閣下②。前日辱訪,寵示長重箋及詩文一編,伏讀累日,廢卷拊掌,有“起予”之嘆③。孔子曰:“辭達而已矣。”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達於口與手。所謂文者,能達是而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虔倅俞括奉議書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書信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相關練習,

作品原文

文人之盛,莫若近世。然私所欽慕者,獨陸宣公一人④。家有公奏議善本,頃侍講讀,嘗繕寫進御。區區之忠,自謂庶幾於孟軻之敬王⑤,且欲推此學於天下,使家藏此方,人挾此藥,以待世之病者,豈非仁人君子之至情也哉!
今觀所示議論,自東漢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於濟世之實用,而不志於耳目之觀美。此正平生所望於朋友與凡學道之君子也。然去歲在都下,見一醫工,頗藝而窮,慨然謂仆曰:“人所以藥為?端為病耳。若欲以適口,則莫若芻豢⑥,何以藥為!今孫氏、劉氏皆以藥顯,孫氏蘄(通“祈”。祈求)於治病,不擇甘苦;而劉氏專務適口,病者宜安所去取?而劉氏富倍於孫氏,此何理也?”使君期文,恐未必售於世。然售不售,豈吾儕所當掛口哉?聊以發一笑耳。
進《宣公奏議》,有一《表》⑦,輒錄呈,不須示人也。
余俟面謝。不宣。

注釋

〔注〕①虔倅(qián cuì):官名,為虔州副行政長官。俞括,字資深,曾任職虔州(今江西贛州)。奉議,州名(今廣西田陽)②使君:漢稱太守為使君,宋代知州相當於漢太守。③起予:啟發我。《論語·八佾》中提及卜商和孔子談《詩》,孔子聽後說:“起予者商也。”④陸宣公:陸贄,唐政治家、文學家。他向君主奏議的內容,蘇軾在《表》中認為贄都是“諫之以忠厚”,“進苦口之藥石”。⑤孟軻之敬王:《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對景醜氏說:“齊人無以仁義為王言者。……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⑥芻豢(huàn):家畜的肉。⑦《表》:即《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譯文

我叩首再拜您資深太守閣下。前天你屈身來訪,蒙您給我看了尊長您的用幾張紙寫的信及一部詩文,我專心地讀了幾天,放下卷冊時不禁擊掌讚嘆,有“起予”的感嘆。孔子說:“只要文辭和言辭能夠表達出意思就可以了。”事物本來是有這道理的,只擔心你不知道它,知道它了又擔心不能用口和動手表達出來。所謂文章,能夠表達意思就行了。
文人的盛況,比不上近代的了。然而我私下裡所欽佩羨慕的,只有陸贄一個人。我家有陸贄所寫奏議的善本,不久前我侍講侍讀時,曾抄寫進呈給皇上的。他拳拳的忠心,我自認為相似於孟軻的敬王,並且想把這個學問推及到天下,使我家所藏的這個方子,人人都帶著這藥,來對待社會上的毛病,這難道不是仁人君子的最想表達的心情嗎!
今天看你所給我看的議論,從東漢以來十篇文章,都想對古論進行斟酌來指導今天的事,都有意在幫助社會的實用,而無意在耳目觀感上求什麼美感。這正是我一生對朋友及所有學道的君子所希望的。然而去年在都城見一個醫生,他的醫術精湛然而卻困窘,很憤慨地對下人講:“人們用藥乾什麼?真正為了病呀。如果想拿它滿足口欲,那么不如去吃肉,為何要用藥呢?今天姓孫的、姓劉的都因藥而顯達,姓孫的只求治好病而不注意藥的味道是甜還是苦,而姓劉的專門從事藥如何適合口味,生病的人應該到哪裡去取藥呢?然而姓劉的財富成倍于姓孫的,這是什麼道理呢?”您所希望的文章,恐怕不一定在社會上受歡迎。然而別人的歡迎與不歡迎,哪裡是我們這一類人所應當掛在嘴上抱怨的?姑且用此發一笑吧。
送上《宣公奏議》,我保有的一份《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即抄錄後呈上,不一定給別人看。
其餘的待當面致謝,不一一盡言了。

相關練習

1.本文是作者蘇軾寫給友人 俞括(人名)的 書信。(1分)
2.“所謂文者,能達是而已”一語中,“文”指文章 ,“達”指 表達 ,“是”是指意思 。(3分)
3.文章第二節,作者讀過陸贄奏議善本後“欲推此學”,作者想向天下推崇什麼“學”?
作者又認為人們以此學為“藥”,可“待世之病”,請推想世人有什麼“病”?(4分)
⑴所推之學為:拳拳的忠心
⑵所待之病為:社會上的毛病
4.作者讚美俞括文章的原話為“今觀所示議論,自東漢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於濟世之實用,而不志於耳目之觀美。此正平生所望於朋友與凡學道之君子也 ”(2分)
5.作者以“孫氏、劉氏”的故事想說明什麼?(3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