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孟判官論宇文生評史官書

《答孟判官論宇文生評史官書》是唐代柳冕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孟判官論宇文生評史官書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柳冕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答孟判官論宇文生評史官書
昨暮辱問,兼示所寄宇文生書,憂深思遠,推仲尼之道,見天地之心,甚善。來書之意,遠者大者,斯盡善矣。其愚之所諭者,輒備聞見,以獻左右。
宇文生云:“仲尼因舊史修《春秋》,所記不過二百四十二年。今子長乃軼孔氏而修數千年荒絕之書,助以黃老寓托之說。仲尼之所二,子長之所一;仲尼之所難,子長之所易。”美則美矣,愚以為未盡。昔大雅喪然後頌聲寢,王澤竭然後詩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孔子懼,作《春秋》以一王法,於是記言事以為褒貶,盡聞見以為實辭。舉凡例以為異同,此夫子之所見也,故書之;所聞異同,此夫子之所聞也,故書之;所傳聞異同,此夫子之所傳聞也,故書之。非此三者,夫子不書,此聖人之志也。非當十二公之事,聖人以為易;過十二公之事,聖人以為難明矣。六經之作,聖人所以明天道,正人倫,助治亂。苟非大者,君子不學;苟非遠者,君子不言。學大則君子之德崇,言遠則君子之業廣。故仲尼嘆曰:“大哉堯之為君也。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也。”又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於是敘書即起《堯典》,稱樂則美《韶武》,論詩即始《周南》,修《春秋》則繩以文武之道。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至於幽、厲、桓、莊,逶迤陵頹,斯不足征也。故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則吾能征之矣。是以三千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豈不教尊而後道高,師聖而後功倍者也?曾子曰:“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
又來書罪子長《自序》云:“夫子沒五百年而《史記》作,非聖人而修聖人之名者,素王之篡臣也。”美則美矣,愚以為未盡。昔周公制禮五百年,而夫子修《春秋》,夫子沒五百年,而子長修《史記》。遷雖不得聖人之道,而繼聖人之志;不得聖人之才,而得聖人之旨,自以為命世而生,亦信然也。且遷之沒,已千載矣,遷之史,未有繼之者,謂之命世,不亦宜乎?噫!遷承滅學之後,修廢起滯,以論天下之際,以通古今之變,而微遷敘事,廣其所聞,是軒轅之道幾滅矣。推而廣之,亦非罪也。且遷之過,在不本於儒教以一王法,使楊朱墨子,得非聖人,此遷之罪也。不在於敘遠古,示將來也。足下豈不謂然乎?
夫聖人之於《春秋》,所以教人善惡也,修經志之,書法以勸之,立例以明之,恐人之不至也,恐人之不學也。苟不以其道示人,則聖人不復修《春秋》矣;不以其法教人,則後世不復師聖人矣。故夫求聖人之道,在求聖人之心;求聖人之心,在書聖人之法。法者,凡例褒貶是也,而遷舍之。《春秋》尚古,而遷變古,由不本於經也。以遷之雄才,奮史筆,不虛美,不隱惡,守凡例而書之,則與左氏並驅爭先矣。苟知聖人之法,則知《春秋》之可興;知《春秋》之可興,則君子乎哉!宇文生近之矣。
昔者仲尼門人,得其門者,然後見宗廟之美;升其堂者,然後見雅頌之聲;入其室者,然後見道德之奧。雖道有污隆,性有深淺,然當其所得,莫不有聖人之道。故言而為經,動而為教者學也,不學而至者無焉。故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廣也;不游聖人之門,不知道德之富也。”
今大雅既隱,賢人隨之,苟非君子,孰能知道?宇文生居於今之世,行於古之道,君子以為難。前志之所遺,此子之所得,君子以為難。為僕射之。夫言大道者不可以小說,應黃锺者不可以末音,師聖人者不可以無法,三者知之斯為難。文之為難,斯又難之。仆智不足,而強言之。頓首。

作者簡介

柳冕(?—804),字敬叔,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大曆年間,歷任太樂令、右補闕,建中元年坐劉晏黨,貶巴州司戶。貞元元年(785)任太常博士,遷吏部員外郎、吏部郎中。唐德宗重視祭祀,常有諮詢,柳冕引經據典,對答詳明,頗受讚賞。後因議論勁切、執政不善,出為婺州刺史,遷福建觀察使。貞元二十年(804)上表乞代,歸而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