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伯兄書》是薛福成所著作品,出自於《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伯兄書
- 作者:薛福成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撫屏大哥大人尊前:二月初八日,馬遞一函,諒早收到。頃接十一日手書,具聆一。此間與法開仗情形,大致已括於致傅相及王仲良兩電之中。仲春以後,法船在金塘洋面呆泊,每日或豎紅旗以示欲戰之意,或對岸開數炮而已。此次防務得力,在法船初來之際,炮台兵輪,連擊壞其兩船。以後遂不敢駛近炮台,遠泊十餘里外,仍思乘夜放魚雷入口,又用舢板撲岸,皆為我軍所覺,屢次擊退擊沉。又以開花大炮,對我炮台轟擊,每一彈大至五百餘斤。其彈或墜麥田,或墜海岸及內河,皆不開花,此中大有天意。間有一二打著炮台者,嵌入泥土,亦不開花。蓋自客歲弟到任後,中丞委弟綜理海防營務處,獲與歐陽軍門及楊、錢兩統領講求布置。而宗太守源瀚、杜司馬冠英,皆以通才,好談時務,凡有陳說,弟無不酌擇行之。軍門、統領均老於軍事,閱歷甚深,其所以綢繆防務者,不遺餘力。沿海兩岸,修築長牆,綿亘殆二三十里。衝要之口,埋伏地雷。每于山岡顯露之處,設立疑營,壁壘森羅,旗 高豎。凡炮台皆換石為土,取以柔制剛之妙,換明為暗,務使虛實相間,敵不知吾炮吾兵之所在。從前洋人構釁,中國籌防,未盡得訣,堅瑕虛實,一望瞭然。彼以千里鏡注視吾兵民所居,軍實所萃,貨物所屯,以開花炮攻之,一彈所炸,鮮不糜爛。故當之者無完壘,攖之者無堅城。今經營半年,而狡寇適至,彼但遙見一片長牆,既無以辨吾孰堅孰瑕,孰虛孰實。或對高處疑營開炮,則虛無一人,徒耗藥彈。敵在海面,風潮顛簸,所放之炮,往往不能取準。如欲闖入口門,既以水道不諳,恐困於險礁淺灘,又為炮台、兵輪、叢樁、水雷所阻。且法人涉數萬里遠來,煤米藥彈,必不充足。彼一彈之價,值數十金,若放炮而漫無把握,不啻以艱貴之物,浪擲諸無垠之海岸。正欲其墮吾術中,亦恐法人覺而自止。弟早與軍門、統領言之。今果不出所料,彼既不肯漫然放炮,即放炮亦毫無所中。蓋炸彈一遇鐵、石,立即開花。今皆遇水土,竟無一人損傷。我軍亦置之不理,但欲伺其近岸而擊之,彼終不敢駛近,自此遂不甚開戰矣。至於遷去天主教士以清間諜,客歲費兩月心力,然後辦到。今寧、鎮、定海,廓然無內顧之憂,所以能放手辦事,此層亦最得力。又如海口百餘丈之寬,釘樁沉船,周密無間,系弟督同杜冠英始終經理,今敵艦果不能駛入。而南洋三輪入口後,有所憑依,不致被轟於魚雷者,樁船力也。他若造寧鎮電線以捷軍報,豫以厚糈雇養善領港之洋人,以絕法船之嚮導,密聳英領事揚言保護定海以杜法人之窺伺,由今思之,皆系必不可緩之要著。其他小事,隨時相機措注,更難縷述。
弟自元宵以後,百務環集,寢饋為廢,飛檄發電,筆不停揮,手腕欲脫,今始稍覺清暇。鄙意所尤快者,如滇、如粵、如閩、如直隸、如奉天、如台灣,皆星使聯翩,會辦絡繹,宿將棋置,且由部撥大宗巨餉。然要不過勝負互見,甚者如馬江之敗績。惟浙防無督辦之大臣,亦未撥巨餉,僅由弟與健飛軍門承乏其間。健翁任戰事,而籌畫一切,則弟任之。位望最輕,用餉最省,而氣勢完固,有勝無敗,非特中法開戰後所僅見,實與洋人交涉後初次增光之事也。承詢邸鈔未見弟名,蓋因中丞匆匆敘戰,偶爾遺漏,然正與弟意暗合。夫為其實而不居其名,最為上乘。凡人求見姓名於奏報者,蓋為希冀獎敘起見。弟之本心,惟兢兢以不能盡職防海為懼,豈復稍計及於獎敘?中丞平日倚弟籌防,始終言聽計從,毫無掣肘,今或鑒及弟之不汲汲於表見,故不以其待諸將者待之。夫課其實用而緩其虛名,不可謂中丞非真知我也。雖然,此事之梗概,請再為兄詳陳之。大抵中丞敘戰之疏,悉本軍門、統領報戰之文,軍門、統領於此素不甚留意,一以屬之營中之文案。近來營中文案,大率貧窮餬口之士,本無識時務、知文墨者,不過掇拾浮辭,潦草塞責而已。蓋論海防報戰之體,與剿粵、捻寇時情形迥異。剿寇之役,重在臨陣決勝,故敘戰宜詳。海防之役,重在平時布置,故敘戰宜略。今鎮海兩次擊敗法艦,若核實甄敘,不過彼此各開幾炮,法艦受傷旋退,寥寥數語足以括之。惟必將事前布置之曲折,擇要敘明,而所以致勝之由,不言自喻。正文不過淡淡著筆,則愈簡實而愈精神。彼營中辦文案者,固不足以語此。於弟之布置各端,既一字不及,即于軍門、統領之布置各端,亦一字不及,突敘炮台開炮一事,無以起發人意,使人閱之,轉覺其敷衍無聊,疑非事實。然則浙省以卓然非常之績,而出以黯然無光之文,固屬可惜。弟推本於營中文案之無好手,雖系實情,仍宜曲諒,以前敵倥傯之際,實不暇精心營度也。且務實不務名者,固不於此爭得失。因來書殷殷詢此,輒縱論及之。至當時弟不專具稟牘以備中丞採擇者,嫌與諸將爭功也。方今和議已成,或不致再有翻異,鏡清砥平,可翹待矣。泐此縷復,敬請大安。弟福成謹上。二月二十七日。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清同治四年,入兩江總督曾國藩幕。光緒元年,上疏力陳海防大計,始知名於世。同年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幕,襄助辦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寫洋務思想代表作《籌洋芻議》。十年,授浙江寧紹台道,參與浙東抗法鬥爭。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致力於設立領事,保護華僑。與英國交涉中緬南段劃界事宜。屢遷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滿回國,旋病逝。清廷下旨將其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編者簡介馬忠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係 》等論文。任 青,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情報系,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參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曾協助許恪儒先生整理《許寶蘅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