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論議院書

《答人論議院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人論議院書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承見教,責以不建言請開議院,所以督責者甚至,此誠大君子憂國救民之盛心,而愛人以德之高節也。然仆之愚,講求變通宜民之故,竊有所斟酌焉,非苟為采襲已也。
夫議院之義,為古者辟門明目達聰之典,泰西尤盛行之,乃至國權全畀於議院而行之有效。而仆竊以為中國不可行也,蓋天下國勢、民情、地利不通,不能以西人而例中國。泰西自羅馬教亡後,諸國並立,上以教皇為共主,其君不過如春秋之諸侯而已。其地大者,如吾中國兩省,小者如丹、荷、瑞、比,乃如吾一府。其臣可仕他國,其民可游外邦,故君不尊而民皆智,其與我二千年一統之大,蓋相反矣。故中國惟有以君權治天下而已。頃皇上聰明神武,深通外國之故,戒守舊之非,明定國是,廢棄八股,舉行新政,日不暇給,皆中旨獨下,不假部議,一詔既下,天下風行。雖有老重大臣,不敢阻撓一言,群士不敢阻撓一策,而新政已行矣。若如足下言,則定國是、廢八股、開學堂、賞新書新器、易書院、毀淫祠諸事,足下故歡忭鼓舞、喜出望外者也。然下之九卿、翰詹、科道會議,又下公車諸士會議,此亦西人之上下議院也。三占從二,然後依行。試問駁者多乎?從者多乎?方今士大夫能知變法維新以保危局者,百不得一;其稍有所知者,亦皆模稜兩端,然已不可見矣。雖以皇上之毅然變法,然猶腹誹者眾,泄杳如故。門人梁啓超被召對,直言八股守舊之士乃敢誹皇上為秦始皇之焚書坑儒者。皇上笑而言曰:彼等誤以廢八股即廢四書也。聖明天亶,一言中的。然以此輩充議員,凡此新政,必阻無疑。然則議院能行否乎,不待言矣。故今日之言議院、言民權者,是助守舊者以自亡其國者也。
夫君猶父也,民猶子也;中國之民,皆如童幼嬰孩。聞一家之中,嬰孩十數,不由父母專主之,而使童幼嬰孩主之、議之,能成家自養否乎?必不能也。君猶師長也,民猶徒屬弟子也;中國之民,皆如蒙學。試問蒙館之中,童蒙數千,不聽師長主之、教之,而聽童蒙共主之、自學之,能成學否乎?必不能也。敬告足下一言,中國惟以君權治天下而已,若雷厲風行,三月而規模成,三年而成效著。泰西三百年而強,日本三十年而強;若皇上翻然而全變,吾中國地大人眾,三年可成。況聖上天錫勇智,千載罕逢。有君如此,我等但夙夜謀畫,思竭涓埃,以贊聖明足矣。
頃以維新之故,天下通才,好勇過我,每多貽書相責者。陽湖汪君,責仆以不請廢科舉,而專用學校者。其餘言改策論與八股同為空言者,貽書相責者尤多。仆以修書故不暇一一復。然八股所以須廢者,惡其禁人用後世書、後世事,故率天下於空疏不學,不知古今中外。故改用策論,以寬其八比連上犯下、不用後世書之縛,而肆其講求中外古今之故,則人人得竭其才、得縱其學而已。如遽廢科舉,則直省童生數百萬,諸生數十萬,舉人萬數中,多長老,學堂必不能收。中亦多有聰明異才,視國家所驅之如何耳,豈可盡棄之?且安置此數百十萬人,亦安有此政體乎?又有謂老舊之臣不能行新政者,仆謂《傳》稱“故舊不遺,則民不偷”。變法維新,尤以人心風俗為尚。且盤庚之作新邑,魏文帝之遷都改制,皆與其元臣大家再三誥誡,更以優禮厚祿待彼耆舊。凡行政皆以人心為主,王荊公未知此義,是以敗績。仆雖至愚,然講求變法之故,皆有斟酌焉。然仆今日則為守舊者所大攻,在他日又必為開新者所痛詆,今日已萌芽矣。仆惟俯首兩面受過而已。但憂國事之危急,哀民生之多艱,不能自已。張江陵謂有補益於世,雖以身為螻蟻之蓐薦,亦所不辭。仆常慕斯言,豈敢巧避守舊一通之攻,又豈敢徇開新一時之舉哉!足下不棄,幸諒其愚而教匡之。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