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河

筒子河

筒子河,紫禁城的護城河,全長3.5千米,水面寬52米,深4.1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筒子河
  • 外文名稱:TongZiHe
  • 地理位置:紫禁城
  • 全程:3.5千米
流域面積,歷史沿革,治理狀況,清淤工程,社會爭議,

流域面積

以神武門、午門為南北軸線,東、西華門為東西軸線,筒子河劃為西北、東北、西南、東南四部分。東華門、西華門和神武門門前路面下各有涵洞將四部分連通。深10公尺。從積水潭引水,最後金水河相交,匯入菖蒲河
故宮 筒子河故宮 筒子河
筒子河
外筒子河的水流入紫禁城內形成了內筒子河。內筒子河的水源來自神武門西靠近西北角樓城牆根下面的進水閘,由一條南北直長的地道穿過城牆轉道紫禁城裡改為明溝。筒子河除了防衛之外,還有防火和為故宮提供用水水源之用。

歷史沿革

明永樂年間改建北京城時,在紫禁城外開鑿了護城河。明代,外筒子河只圍繞紫禁城東、北、西三面,分別稱為東華門筒子河、玄武門北筒子河、西華門筒子河。
筒子河
作為紫禁城的第一道防線,起保衛四面城垣的作用,使敵人無法涉河攻城。即人們常說的“金城湯池、深溝高壘”的意思。既然作為護城河,就應該四面環繞,而不能南面無河。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下令工部將午門右邊的紫禁城河水,從西闕門外右板橋下面的暗溝引入西闕門,由午門前面石板道下的暗溝引向東流,經東闕門石板道下面暗溝流入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這條長七十丈九尺九寸的暗溝定名為午門暗筒子河。至此,紫禁城護城河才形成今天的模樣。

治理狀況

遊客亂扔垃圾,故宮外圍筒子河變成“垃圾河”。《北京市市容管理條例》第22條規定,河湖及其管理範圍,由河湖管理單位負責。按照此前的責任劃分,筒子河東華門、西華門以北的河段,應由故宮博物院管理,而東華門至午門段應由勞動人民文化宮管理、西華門至午門段應由中山公園管理。
2013年2月28日,40餘環衛工來到筒子河與勞動人民文化宮相鄰的河段。環衛集團負責人劉家龍介紹,此河段垃圾最多,雖然勞動人民文化宮之前有過清理,但沒有下河的專業工具,且人手不足,未能對垃圾徹底清除。截至28日17時,環衛工共撈出4噸多垃圾,其中有1萬多根吃剩的玉米芯。

清淤工程

經測算,筒子河南段的淤泥厚度為15厘米,1998年對其進行解放後最大規模清理修復時,淤泥厚度曾高達50厘米。而此後,由於水資源缺乏,筒子河再也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清淤。
2014年9月,故宮筒子河啟動“洗泥”工程,為保護文物,清淤將全部採用人工挖掘,這是1998年以來筒子河的首次清淤。
2014年9月3日,“十一”前7600立方米淤泥將全部清理完畢並從北海引水注入。屆時,曾拱衛皇家禁苑的“御河”將清澈見底重現碧水繞城的美景。
岸邊已經撈出來16年的淤泥露出,以食品類的垃圾最多,飲料瓶、食品袋、速食麵盒、玉米棒等最為普遍。都是遊客亂丟的。在河道里,工人們手持鐵鍬排成一排,沿河道在淤泥上開出一道道淺溝,現在處在排水階段,開出溝,是為了讓剩餘的水儘快流到低洼處,再用水泵抽乾。水抽乾後還要經過幾天的曬乾,再完全經人工鏟挖、裝專用防治袋夜間運走,“筒子河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此次清淤,將不上任何大型機械。一期清淤工程涉及筒子河從東華門到西華門之間的流域,全長1公里左右。
2014年10月1日前,7600立方淤泥將清完,同時北海之水再引入。屆時,筒子河南段將重現碧水繞城的美景。而對剩餘2.5公里的清淤,王慧智則表示將視情況啟動。

社會爭議

故宮筒子河撈出萬根玉米芯,豈不是對遊客道德觀念之拷問。
北京環衛集團40多名工人,集中清理筒子河中的垃圾。截至2月28日17時,環衛工共撈出4噸多垃圾,其中有1萬多根吃剩的玉米芯。遊客亂扔垃圾,故宮外圍筒子河變成"垃圾河",更頭疼的是垃圾凍結冰面不易打撈。
旅遊景區是為了能夠滿足遊客遊覽觀光,消遣娛樂,康體健身,求知等旅遊需求而設立的。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古老建築,同時可以得到身心的放鬆,更能學到工作中學不到的知識。然而,在遊客觀光的同時卻將自身所帶的垃圾隨處丟棄,給清潔工人帶來了巨大的麻煩,特別是口香糖的隨處亂丟更是給清掃帶來了不便。在故宮的筒子河裡,環衛工人竟然撈出了一萬多根的遊客吃剩下扔入河裡的玉米芯。
其實,對於遊客隨手亂扔垃圾得行為很早就存在。有人曾探討過這是遊客素質低下的問題還是景區管理制度的問題。其中有人認為是遊客的素質不高,讓景區的垃圾桶成為了擺設,由於大家的懶惰而不想多走路找到垃圾桶後再扔入其中。還有人認為罰規則威懾力不夠問題,如果丟一次垃圾罰半月工資,就不會亂扔垃圾了。遊客則認為垃圾回收設施不夠,想扔垃圾的時候卻找不到地。不管是什麼理由,隨處亂扔垃圾就是不對的,這關係到人們的道德素質的問題。
亂扔垃圾是對遊客素質的拷問。每到節假日,我們都會看到媒體報導,或者是親身體會到景區的垃圾漫天飛。這些垃圾給帶著美好心情旅遊的人們來說會是一件堵心的事情。隨著中國人不斷走向小康社會,人們手中的錢越來越多,名牌、名品都成為大多數中國人的選擇。然而,到了景區,很多人就會將陋習暴露出來,隨手亂扔垃圾,這說明了大家在富裕的同時沒有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質。在景區的重要保護建築上刻上自己到此一游都是不文明的行為,都會給景區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希望大家在享受美景的同時要保持景區乾淨的環境。
亂扔垃圾凸顯景區管理制度的軟肋。當然,亂扔垃圾得現象不能都推給遊客,景區的管理部門也應該反思,考慮遊客為什麼出現這樣的行為。首先,景區應該制定嚴格地懲罰制度,讓亂扔垃圾者得到通過罰款來改掉自己的陋習;其次,景區要為遊客提供便利的垃圾工具,讓遊客隨時隨地都能把垃圾放入制定位置;第三,加大愛護環境的宣傳力度,讓人人參與到保護景區乾淨的環境中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大家的認識,讓景區不再垃圾滿天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