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柳

筐柳

筐柳(學名:Salix linearistipularis (Franch.) Hao)是楊柳科柳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小枝細長。芽卵圓形,淡褐色或 黃褐色,無毛。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兩端漸狹,或上部較寬,無毛,幼葉有絨毛,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邊緣有腺鋸齒,外卷;花先葉開放或與葉近同時開放,無花序梗,;雄花序長圓柱形,長約3-3.5厘米,粗2-3毫米;雌花序長圓柱形,長3.5-4厘米,粗約5毫米;子房卵狀圓錐形,有短柔毛,無柄,花柱短。花期5月上旬,果期5月中旬至下旬。

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省。生長於平原低濕地,河、湖岸邊等,常見栽培。

筐柳的枝條細柔,是很好的編織材料。適應性強,不擇土宜,也可選作固砂和護堤固岸樹種。用插條繁殖。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筐柳
  • 學名:Salix linearistipularis (Franch.) Hao
  • 別稱:蒙古柳(東北木本植物圖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楊柳目
  • 楊柳科
  • 柳屬
  • 筐柳組
  • :筐柳
  •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 Hao ,1936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栽植,養護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樹皮黃灰色至暗灰色。小枝細長。芽卵圓形,淡褐色或 黃褐色,無毛。
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5厘米,寬5-10毫米,兩端漸狹,或上部較寬,無毛,幼葉有絨毛,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邊緣有腺鋸齒,外卷;葉柄長8-12毫米, 無毛,托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達1.2厘米,邊緣有腺齒,萌枝上的托葉長達3厘米。
花先葉開放或與葉近同時開放,無花序梗,基部具2枚長圓形的全緣鱗片;雄花序長圓柱形,長約3-3.5厘米,粗2-3毫米;雄蕊2,花絲合生,最下部有柔毛,花葯黃色;苞片倒卵形,先端黑色,有長毛;腺體1,腹生;雌花序長圓柱形,長3.5-4厘米,粗約5毫米;子房卵狀圓錐形,有短柔毛,無柄,花柱短,柱頭2裂;苞片卵圓形,先端黑色,有長毛。花期5月上旬,果期5月中旬至下旬。

產地生境

生長於平原低濕地,河、湖岸邊等,常見栽培。喜溫好濕,河道、灘地、低濕地及溝坡廣為栽植。耐寒、耐鹽鹼、耐旱抗澇,在黏重土壤及濕潤型風積沙丘地上也能生長。根系發達,萌櫱力強。
筐柳適生於溫暖、濕潤氣候。在年平均氣溫11-16℃,1月平均氣溫-5~4℃,7月份平均氣溫24-30℃,年降水量600-1400毫米的氣候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發育。喜光,純林在強烈光照條件下,只要水分充足,萌條生長旺盛;不耐庇蔭,在喬木林冠下,透光度低於40%,即生長不良,以至逐漸枯死。在深厚濕潤疏鬆肥沃的壤土和沙壤土上生長旺盛,萌條細長、柔軟、韌性強。
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省。

繁殖方法

筐柳可用播種繁殖,但通常多採用扦插繁殖,選1年生粗健壯枝條剪作插穗,成活率在90%以上。

栽培技術

選地

適宜栽植在表層為細沙土,下層為黏土的地方。造林前可局部整地,也可邊挖穴邊栽植。

栽植

筐柳萌芽力強,一般都採用插條造林。選用當年生健壯、無病蟲害,徑粗1-1.5厘米的條子,截成長40-50厘米插條,進行插條造林。春、夏(雨)、秋三季均可造林,但以雨季最好,成活率高,生長快。陝北民眾結合修梯田,在梯田埂中間弓形壓筐柳條,既保護梯田減少塌坡,也增加經濟收入,是林糧間作的好方法。

養護管理

筐柳栽植第三年即可平茬,健全根系,次年即可生長出直立而健壯的柳條,可以割條利用。每年秋季割條後,翌春新萌枝條長到1米時,必須及時打杈,以保證條身光滑無疤。
為了培養優質編織用條,筐柳林地每年應進行2-3次鬆土除草。筐柳正常生長20-30年,若地薄,管理粗放,根茬10年多老化死亡。應刨掉老根,重新造林。

主要價值

筐柳枝條柔軟,韌性強,用於編筐、簸箕、柳箱、安全帽和一些手工藝品等。生長迅速,萌櫱力強,3年生灌叢有萌生條10-20個。多年生筐柳根系發達,主根粗大,側根和鬚根在地下形成網路,固結土壤,是優良的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