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寬鱗毛蕨,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厚葉鱗毛蕨Dryopteris lepidopoda Hayata的根莖。分布於台灣、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驅蟲之功效。常用於絛蟲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等寬鱗毛蕨
- 別稱:喀西鱗毛蕨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目:真蕨目
- 科:鱗毛蕨科
- 屬:鱗毛蕨屬
- 種:厚葉鱗毛蕨
- 分布區域:台灣、四川、雲南、西藏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驅蟲。
主治
用於絛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挖出後除去葉及鬚根,洗淨泥沙,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厚葉鱗毛蕨:又名黑鱗鱗毛蕨。植株高80-90cm。根莖短,直立或斜升,連同葉軸被黑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片紙質,卵圓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不縮狹,二回羽狀深裂;側生羽片約20對,互生;中部羽片長13-14cm,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最寬,2.5-3cm,有短柄,羽狀深裂;裂片約20對,先端圓鈍頭,疏具三角形齒牙;葉脈分叉,下面明顯。孢子囊群背生於小裂片上,每裂片上有4-6對;囊群蓋棕色,成熟後易脫落。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300-2500m的山地闊葉林下。分布於台灣、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用於驅除絛蟲。”“雲南滕沖,麗江地區作“貫眾”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