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研究“筆跡線條的觸覺特徵”入手,利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較為詳盡地解讀筆跡觸覺理論。筆跡觸覺理論不僅對“筆跡學”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更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一個標誌性的里程碑。
教育
筆跡觸覺理論為“教育和人力資源領域”提供了一種準確有效的人才評價機制,破解了教育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即由於考試這種不完善的評價機制,導致學生片面地追逐分數和學歷,而忽略了人格的整體發展)。本書列舉了多種從筆跡中易於觀察的“能力”,便於老師和家長從能力成長的角度培養孩子,有助於孩子人格的整體平衡發展。
心理學
近年來,心理學對“教育和生活”指導不足。事實上,現代心理學包含了大量不同的內容和觀點,缺乏整體性的理論。筆跡觸覺理論具有完整和系統的人格模型,它能夠廣泛地解釋各種個性心理特徵,連線心理學中許多互相孤立的研究成果。在“筆跡—人格空間”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順暢,聯結更密切。並且,這種聯結可以用計算機進行運算。
潛意識
自弗洛伊德時代以來,人們常以為
潛意識是“夢和被壓抑的性慾”等看不見的心理活動。在筆跡觸覺理論里,“潛意識”的定義包括了“習慣化的行為——性格”。通過筆跡,我們可以同時得到這三種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客觀的社會評價”(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都沉浸在主觀的“自我評價”之中)。當潛意識層面的信息進入意識之後,我們就能有意識地修正與完善自己的性格,開啟僅屬於個人的“知行合一”之旅。
作者簡介
馬鵬程
馬鵬程,男,1974年生,遼寧瀋陽人,師從筆跡觸覺理論創始人
徐慶元先生,曾在多家報刊媒體上發表多篇筆跡學方面的文章。
筆跡學著作
1. 馬鵬程.
筆跡與心跡的感悟——探索字如其人的真諦[M]. 白山出版社,2003.
2. 馬鵬程主編.
漢字筆跡心理學——筆跡心理分析技術與套用[M]. 遼寧大學出版社,2006-06.
3. 盧江虹,馬鵬程.
五角星趣味練字[M]. 遼寧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2010.
柏榮剛
柏榮剛,男,1980年生,遼寧遼陽人,本科和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任北京林業大學信息學院講師。2010年起向馬鵬程學習筆跡觸覺理論,一直致力於計算機與筆跡學交叉學科的研究。
目錄
自序 /1
前言 /2
第1章 初識筆跡觸覺理論 /1
1.1 緒論
1.1.1 筆跡學簡介與發展現狀
1.1.2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與貢獻
1.1.3 常見問題解答
1.2 筆跡線條的觸覺特徵
1.2.1 什麼是“筆跡線條的觸覺特徵”
1.2.2 比較筆跡特徵穩定性的實驗
1.2.3 如何選擇穩定的筆跡樣本
第2章 筆跡觸覺理論的空間模型 /13
2.1 “筆跡—人格空間”模型
2.1.1 從一個簡單的例子開始
2.1.2 N個筆跡變數的定義
2.1.3 N維筆跡空間的概念
2.1.4 變數間的獨立性——沒有歧義的推理
2.2 狀態類變數——性格的基調
2.2.1 第1個變數:平均壓力
2.2.2 第2個變數:平均速度
2.2.3 五種典型的線條——從一維到二維空間擴展
2.3 剛柔分析法——遞進式推理個性
2.4 連續變數與等級變數
2.4.1 人工判別採用等級變數的原因
2.4.2 等級變數可能引入的思維誤區
2.5 統一類變數——性格的整合程度
2.5.1 第3個變數:穩定
2.5.2 第4個變數:過渡
2.5.3 第5個變數:轉折
2.6 時間類變數——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6.1 第6個變數:頭尾
2.6.2 第7個變數:階段變化
2.7 空間類變數——豐富的性格色彩
2.7.1 第8個變數:反差
2.7.2 第9個變數:量比
2.7.3 第10個變數:內外
2.8 綜合案例
2.9 降低推理複雜度的方法
第3章 筆跡觸覺理論的思維方式 /129
3.1 概述
3.1.1 同一線條的多種心理含義
3.1.2 多種線條的同一心理含義
3.1.3 筆跡與個性心理的相關性
3.2 陰陽思維與剛柔思維
3.2.1 抽象與具體
3.2.2 相聯與對立
3.2.3 剛柔相濟——把握教育的尺度
3.3 整體思維
3.3.1 整體思維與拆分思維——系統論與還原論
3.3.2 東、西方科學思維在筆跡學中的融合
第4章 筆跡觸覺理論與特質學說 /147
4.1 特質學說的概述
4.1.1 特質學說的歷史和發展
4.1.2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和大五人格理論
4.1.3 特質學說的主要觀點
4.2 筆跡觸覺理論與特質學說的比較
4.2.1 筆跡觸覺理論和特質學說的相同點
4.2.2 “語言的模糊性”和“語言分布不均勻”的差異
4.2.3 “意識參與”的差異
4.2.4 “變數獨立性的含義”的差異
4.3 筆跡觸覺理論的信度與效度
4.3.1 信度
4.3.2 效度
4.3.3 提高效度——模糊語言的精確化
第5章 筆跡觸覺理論在教育中的套用 /165
5.1 人才評價機制的束縛與轉變
5.1.1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5.1.2 不完善的人才評價機制——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