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睡鼠亞科(Graphiurinae Winge,1887) 體長70~165 mm,尾長50~135 mm。多數被毛濃密柔軟,雜有針毛。背毛灰色至深灰色、或褐色至紅褐色、或淺灰色,腹毛毛色至淺灰色,通常泛淺棕色和淡紅褐色。面部有四周白色,中間黑色或黑褐色的斑紋。尾上面通常黑色或黑褐色,下面白色。乳頭3~4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筆尾睡鼠亞科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目:齧齒目
- 科:睡鼠科
種類及分布,睡鼠科動物特性,
種類及分布
僅有筆尾睡鼠屬(Graphiurus)1屬,14種(Genest-Villard,1978;Wilson等,1993;Robbins 等,1981, Schlitter等,1985,Skinner等,1990; Smithers,1971)。Skinner等(1990)根據大筆尾睡鼠(Graphiurus ocularis)有小前臼齒,將該屬分為兩個亞屬,其中大筆尾睡鼠亞屬(Graphiurus)僅包括大筆尾睡鼠1種,筆尾睡鼠亞屬(Claviglis)13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森林地帶,非洲東部和南部以及高原地帶也有分布,但多沿河道分布。
大筆尾睡鼠(Graphiurus ocularis)
大筆尾睡鼠屬於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僅荒漠睡鼠(Selvinia betpakdalensis)(右圖)一種,分布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的荒漠地區。荒漠睡鼠的外形和習性均和睡鼠不同,尾部的毛短,用後肢跳躍,主要食昆蟲,也食植物,在沙漠上挖洞居住,並在洞中儲存食物。
睡鼠科動物特性
睡鼠總科(Gliroidea)因夜行性,分布於溫帶的種類有冬眠習性且冬眠時間很長而得名,但是睡鼠總科的成員也有一些分布於非洲,在那裡並不需要冬眠。睡鼠總科的分類有不同的意見,傳統上分為睡鼠科(Gliridae)、刺睡鼠科(Platacathomyidae)和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也有人將後兩科的均置於睡鼠科中,一般將分布於南亞和我國華南的刺睡鼠科置於鼠科中。
睡鼠科成員有蓬鬆多毛的尾巴,外形酷似肥胖的松鼠,體型多比較小,樹棲性,食植物,偶爾吃動物性食物。溫帶地區的睡鼠夏天在樹上築巢,冬天主要在貼近地面的樹洞中冬眠,也利用穴兔遺棄的洞穴,冬眠前將身體吃得很胖。睡鼠科基本上是夜行性動物,但是生活在比較陰暗的熱帶雨林中的筆尾睡鼠白天也出來活動。